中文  |  English
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荣获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16日      来源:      分享:

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日前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由中国力学学会推荐的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荣获该项殊荣并参加了颁奖大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兆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了获奖代表。

据悉,第十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共有211个单位推荐了730名候选人,经评审、公示、审批,10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获奖。该奖是1987年由钱学森同志提议设立的。此前已评比表彰了11届,1098位青年科技工作者和1个集体获奖。获奖者分布在理、工、农、医等各个学科领域和科研、开发、生产各条战线,绝大部分已成长为各个学科和技术领域的带头人,其中40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8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人担任大学校长、副校长,80多人担任科研院所负责人,20多人在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

 

 

 

 

 

郭旭教授简介

郭旭,男,1971年2月生。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1988年至1998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分别获得学士(1992)、博士学位(硕博连读,1998)。2000年10月至今在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任教。现任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先后在日本国金泽大学、东京大学;德国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合作研究。自2002年以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项。2004年入选教育部首批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曾获2005年度辽宁省青年科技奖一等奖;2009年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9年度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首届钱令希计算力学奖青年奖(2010);2010国际优化CADLM Intelligent Optimal Design Prize.

 

主要从事多学科耦合系统结构优化、纳米力学以及仿生结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在JMPS、IJNME、IJSS、CMAME、PRB等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近40篇,SCI他引200余次。在有关结构拓扑优化奇异最优解的研究中,提出了求解奇异最优解的epsilon放松列式及其系列算法,证明了算法的收敛性。这一工作被结构优化领域著名学者在论文以及专著中多次实质性引用并给予了较高评价,被认为是解决奇异最优解-这一拓扑优化领域长期存在的困难问题的“著名结果”、(famous result)、“流行的数值方法”、(popular numerical approach)、“先导性工作”(pioneer work)以及“经典论题”(classic topic),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实质性推动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工作先后获得2003年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5年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6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均为第二获奖人)。 提出了一种基于高阶柯西玻恩准则的碳纳米管本构模型。这一工作近年来被同行学者多次较大篇幅的实质性引用并给与较好的评价(excellent work),并被推广于细胞微管的大变形分析。近年来在考虑不确定性的结构优化研究中提出了结构可置信性鲁棒优化的多种列式和相应的求解算法。相关结果被国际同行较大篇幅实质性引用并作为基础定理构造结构极值响应分析的高效算法。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