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第五届流变学青年奖(获奖人:曾广胜 高鹏)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28日      来源:      分享:

姓名

性别

单位

曾广胜

湖南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工程师

 
 
获奖者简介
 
 

1、曾广胜博士

 

曾广胜,男,197512月生,湖南理工大学讲师。

首创性地建立了表征振动作用下聚合物材料粘弹性能的橡皮筋模型、参考RBZ模型建立了振动作用下聚合物分子运动模型、参考Tadmor模型建立了振动作用聚合物单螺杆挤出熔融模型和纯振动场作用下聚合物熔融模型,并分别求出其近似解析解。利用自行开发设计的振动诱导剖分料筒单螺杆挤出实验装备和多维振动实验台进行实验,验证理论计算的正确性。理论和实验结果表明:如果将聚合物材料看成为粘性+弹性的复合体,那么振动的影响主要是作用在弹性上,即振动的引入可以减少聚合物材料的弹性损耗,从而提高了耗散角正切降低表观粘度,增加熔体流动性;振动诱导的引入能够促进聚合物高分子解缠结、促进分子取向、降低熔融温度(加工温度)、提高熔融速率和降低能耗。实验数据与理论结果吻合,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所提出来的多个理论模型,以及理论计算与可视化实验技术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为掌握振动诱导对聚合物分子运动、粘弹性能及熔融过程的影响规律,指导聚合物振动诱导挤出设备的设计以及生产实践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根据本人的申请材料由流变学专业委员会整理)

 

2、高鹏博士

 

高鹏,男,19778月生,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工程师。

高鹏博士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作为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含蜡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及结构关系的研究104118”的研究骨干,在博士论文导师张劲军教授的指导下,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蜡晶显微图片的蜡晶形态及结构的分形表征;通过聚类分析,在影响含蜡原油流变性的微观结构特征及原油组成等众多参数中,确定了5个能有效表征对原油流变性产生明显影响的微观结构及原油组成的代表性参数;在此基础上,对原油表观粘度、粘弹性和屈服应力等流变性参数与蜡晶微观结构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这些研究从定量的层次揭示了含蜡原油宏观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的关系,丰富了人们对含蜡原油流变性机理的认识,是国际上含蜡原油流变学研究的前沿性工作。其博士论文《含蜡原油流变性与蜡晶形态、结构及原油组成间关系研究》最近入选2008年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

(根据本人的申请材料由流变学专业委员会整理)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