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曾攀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1日      来源:      分享:

曾 攀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学 历 博士  
  地 址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系材料加工技术研究所    
  编 码 100084   
  电 话 010-62786581     
  电子邮件 zengp@mail.tsinghua.edu.cn    
  简 历:1982年, 西北工业大学,学士;     
              1984年,北航,硕士    
              1988年,清华大学,博士    
              1988.7-1992.9,大连理工大学,第一站博士后;西南交通大学,第二站博士后。    
              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3年晋升教授;1996年评为博士生导师    
              1994.1-1995.10,德国Stuttgart大学,“洪堡”学者;    
  学术兼职:现任结构工程与振动国家教委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北航兼职教授、美国ASME 会员、德国GAMM(应用数学与力学学会)会员、美国ASME“应用力学评论”书评专家、《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         
  已取得的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
    1. 在材料的疲劳损伤研究方面,建立了能综合考虑损伤性、概率性以及场效应特征的“概率疲劳损伤力学”分析系统,发展了适用于蠕变、损伤、粘塑性、疲劳等问题的现代结构分析原理,并成功应用于大型锻压设备(液压机)的研制;该方面的成果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第1获奖人)。
    2. 在结构的高精度数值分析方面,提出了新型高精度自适应性数值分析方法?复合单元方法,它为综合利用有限元数值技术及经典理论解析解奠定了基础,该方面成果于1996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第1完成人)。    
    3. 在工程中的神经网络研究中,提出了用于疲劳数据处理和疲劳寿命可靠性估计的神经网络及方法,系统地研究了用于结构分析的神经计算网络,在国际最著名的力学年鉴ASME Applied Mechanics Reviews《应用力学评论》上发表了第一篇有关神经网络应用的长篇专题综述文章“Neural Computing in Mechanics”(Vol.51. No.2,1998)。    
    4. 在我国最大的钢丝缠绕400MN(4万吨) 薄板液压机以及140/160MN(1.6万吨)自由锻造挤压液压机的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中,研究了新型的叠板焊接结构方案、钢丝缠绕高压油缸、预应力拉杆、特殊低应力螺纹螺母等关键问题;有关成果作为项目“预应力缠绕板式换热器系列成形液压机技术开发”(已建造20台同类压机,在12家大型企业中使用)的重要部分于1997年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    
    5. 提出了用于机械结构随机振动谱分析的高精度数据处理方法,应用该方法可很好解决常规方法中很难处理的混迭效应、计算精度差等问题;有关成果经过了国家教委查新中心的审定,于1996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第1完成人)。               
  获奖及荣誉 1992年获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    
    1994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基金;    
    1995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1获奖人);    
    1996年6月获清华大学“学术新人奖”;    
    1997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获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主要完成人);    
    1998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论著: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专著一本(1993)(第1作者),发表论文56篇,SCI收录和引用6次,EI收录5篇,ISTP收录4篇,其它引用22次。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