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翁培奋
发布时间:2021年05月21日      来源:      分享:

翁培奋  
    
  教授  
  博士  
  上海市延长路149189信箱
  200072    
  (021)-56338091O     
  电子邮件 pfweng@mail.shu.edu.cn    
  历:1981.09-1985.0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科生    
         1985.09-1988.04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生    
         1988.05-1992.0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    
         1992.05-1994.05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后研究人员    
         19941月赴美国Reno参加32nd AIAA Aerospace Sciences Meeting并顺访相关大学;    
         1994.06-1998.06 上海大学力学研究所副教授、直属党支部书记(95.03-00.10)    
         1998.07-2000.10 上海大学力学研究所教授、理学院副院长(98.10)、博导(99.03)    
         20008月赴英国Edinburgh参加9th Inter. Sym. On Flow Visualization,顺访Oxford UCambridge U    
         2000.10-2004.05 上海大学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导    
         200311月赴香港大学工学院进行学术交流    
         2004.05 上海大学研究生部主任、力学研究所教授、博导    
  研究领域:内外流空气动力学、喷气推进、旋涡与分离流动,主要研究成果有:(1)飞行器弯曲进气管道中旋涡流动机理、控制及其模拟研究。提出了缩涡器(VRD)、自动可调导叶(AAB)、唇口转动(VLT)等进气道旋流控制新概念。(2)得到了不同大攻角下90 弯管内三维分离流动数值模拟结果。在国内较早对导弹/进气道系统内外二维、三维混合粘性流场的进行数值模拟。(3)对钝头型飞机机身周围分离流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得到在负攻角飞行条件下,钝头型飞机机身的下凹部位出现气流分离,发展成反向旋转的朝下游扩散发展的对涡。实验发现模型凹陷侧的压力脉动强烈。以上成果已分别在AIAA J.Inter. J. Of Turbo & Jet Engines、航空学报、ICFV Meeting等发表文章。部分结论已应用到我国某型号飞机的研制中。近年来,还开展了通风空调房间内室内三维气流组织及其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开展了微小型飞行器在低雷诺数下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学术兼职: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    
            上海市力学学会常务理事、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上海大学学报(英文版)编委    
  获奖及荣誉:曾获得上海市博士后奖励基金一等奖(93)、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96)、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97)、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98)、中国力学学会青年科技奖(98)、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一、99)、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99)、首届全国青年教师奖(2000)等荣誉奖励。
  承担科研项目情况:负责承担了()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青年教师学术基金、国家某型号飞机中的某一课题、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上海市航天局委托项目、上海市教委曙光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科研项目。
  论著: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50多篇。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