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张助华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7日      来源:      分享:

upfile 姓名:张助华                  专业专长:纳米力学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836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育及工作简历:

2004年获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系学士学位,2010年获该校纳米力学专业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12年赴美国莱斯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今受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纳尺度物理力学

学术兼职及服务:

担任Inter. J. Smart Nano Mater.Front. Phys.副主编,Theoret. Appl. Mech. Lett.Acta Mech. Sinica、《固体力学学报》等5个中英文期刊的(青年)编委,《科学通报》特邀编辑,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微纳米力学工作组组员等。近三年,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担任分会共同主席10

主要成绩及贡献:

一直从事纳尺度物理力学的研究,在国际上较早地将经典力学与量子力学结合,开展了低维材料结构力--磁耦合功能性以及流-固耦合能量转换的理论研究,主要科学发现如下:

(1)发现了碳纳米结构的力致赝磁和结构相关的磁电效应,被Nature出版集团专文评论为在非金属体系中实现磁电耦合开辟了新途径;揭示了氮化硼纳米管由压力导致的磁性调控律,被Nature出版集团以压致磁化为题专文亮点评论,称“这种磁性调制能力有利于发展氮化硼基功能器件”。

(2) 基于物理力学理论和建模分析,准确预测了银衬底上硼烯的晶格结构,被发表在ScienceNature Nanotech.等上的三个独立实验证实,引起了硼烯的研究热潮,被Nature Rev. Mater.列举为诠释计算方法对材料发现重要性的范例。发现了硼烯的力致结构相变和基底引致的结构屈曲,为开拓其在柔性电子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3)发现了氮化硼纳米结构的电场致绝缘体-金属转变并被合作实验证实,预测了氮化硼薄膜由力化耦合驱动的结构相变,被Nature出版集团誉为白石墨烯的升起;揭示了氮化硼生长的动力学机理,被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等机构的实验证实。

(4)发现了石墨烯由双电层边界运动生电的动电效应,被《国家科学评论》等专文评论到拓展了动电效应两百年的理论,合作提出了碳材料与水相互作用产生电的水伏效应,使微纳能源与水伏学被列入《十四五国家基础研究》重点方向。

研究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其中以第一/(共同)通讯作者PRL(2)JMPS(3)NSRNature Nanotech.(2)Nature Chem./Catal./SynthesisScience Adv.Nano Lett.(9)JACS(5)等期刊上发表论文70SCI他引6000。入选力学学科20202021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先后获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2017)、江苏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资助,以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2020)、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2013)等学术奖励。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