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陈玉丽
发布时间:2022年11月07日      来源:      分享:

upfile 姓名:陈玉丽                         专业专长:固体力学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7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教育及工作经历:

2003年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2008年于清华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8年至2011年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入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卓越百人”副教授,2016年晋升教授,2017年入选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2022年获得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研究领域:

多尺度复合材料力学

社会任职:

中国力学学会副秘书长、力学名词审定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智能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Composites Part A Forces in Mechanics 副主编,力学学报、固体力学学报、航空学报、应用力学学报、Acta Mechanica SinicaNano Mater SciCurr Mech Adv Mater等期刊编委/青年编委。

主要成绩:

面向航空航天、国防装备等领域对于高性能材料与结构的需求,致力于复合材料与结构的多尺度理论和新概念设计研究,JMPSAdv Mater等力学和材料领域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70多篇,获中国力学学会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1)。主要学术成绩包括:

(1)建立了离散-连续融合的多尺度力学分析理论。利用离散方法和连续方法的相通性和独特性,建立了简洁普适的跨尺度分析方法,解决了多尺度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优化、二维膜-基结构失效预测等问题,并发现了多层范德华结构弯曲刚度和失效模式的尺度效应。

(2)提出了从低维材料到宏观三维材料的“刚度阈值”概念。对局部具有低维离散结构的宏观材料力学性能建立了有效的评价指标,解决了其性能预测和评判的难点问题;在此基础上,发现了该系统面内-面外刚度非经典关系等网络材料独特的力学现象。

(3)提出了可编程定制力学性能的多层级结构/超材料设计思想。提出了“三维像素”和“自锁吸能”新概念设计,突破了原有材料/结构设计维度和性能区间,实现了根据目标需求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快捷定制和重定制,获得了兼顾高效吸能和灵活调控的抗冲击吸能结构。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