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孙秀婷
发布时间:2021年04月12日      来源:      分享:

孙秀婷于2009年7月获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工程力学专业学士学位,同年9月获得免试推荐资格进入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徐鉴教授。2013年1月获得同济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双博士项目资助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师从成利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于2015年3月获香港理工大学和同济大学双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副教授、博导。

孙秀婷博士利用时滞主动控制方法、非线性结构和鸟腿落地状态仿生思维,提出了一种新型多方向时滞隔振器的构想,其学术思想和研究路线别具一格,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是时滞、非线性结构与隔振频带、隔振方向之间的解析关系,并实现集成高效智能、高静低动实验样机。迄今为止,她已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基金项目资助,入选上海市杨帆英才计划(2016)。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曾受邀在国际理论和应用力学大会(ICTAM 2016)等国际会议上做邀请报告和分会场报告。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