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曹礼云
发布时间:2025年03月28日      来源:      分享:

曹礼云,现任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研究员。2020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2020年至2024年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任博士后和研究员职位。获中国力学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入选2023/2024年斯坦福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2025年入选中国力学学会“青年人才蓄水池”项目(海外)。

目前从事超结构波动力学及先进装备结构的振动与噪声控制,已发表SCI论文41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 AdvancesJMPS2020年和2021年)、PRLAdvanced MaterialsInt. J. Eng. Sci. 等高影响期刊上发表13篇,他引大于2000次,H指数27。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担任多个SCI期刊客座编辑以及Adv. Mater.Phys. Rev. Lett.Int. J. Mech. Sci. 等知名期刊的审稿人。

主要创新成果包括:

在弹性波极化调控方面,精准地调控弹性超结构中不同极化(横向与纵向)弹性波的能量分布,在弹性波动力学体系中实验观测了弹性波斯格明子,挑战了传统弹性动力学的既定观念——弹性波场在遇到缺陷时会产生变化响应,为固体力学中探究结构动态变形规律开辟了新的视角。并揭示了弹性波系统中获得连续体中的束缚态新机制,得到了横向和纵向极化弹性波的能量完美转换条件,解决了横向和纵向极化弹性波能量完美转换的难题。

在弹性波幅值调控方面,提出了一种创新性的局域共振弹性超栅概念,将局域共振物理系统与独特的弹性阻抗理论相结合。这一突破性研究不仅有效克服了传统单胞在尺寸和质量上的限制,将质量比和尺寸比提升至两个数量级,同时实现了高效的减振性能(即幅值高效衰减)。所提出的弹性阻抗理论超越了传统方法,弥补了其在超构表面和弹性超栅共振系统中适用性的缺陷。

在弹性波相位调控方面,针对传统超构表面面临的低传输率、刚度不足、过大的结构体积以及低鲁棒性等问题,通过理论、模拟和实验方法,展开了弹性超构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通过提出创新的弹性波相位调控方案、开发刚度增强的单胞耦合设计方法。揭示了谐振体的低反射率诱导其阵列产生无序效应的物理机制,实验证明了无序弹性超构表面能够有效地对弯曲波进行调控,大大增强了性能的鲁棒性。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