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学术动态
“力学史培训研讨会暨科技人才力学素养提高班”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7日      来源:      分享:

由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江苏省力学学会协办,同济大学承办的力学史培训研讨会暨科技人才力学素养提高班201071013日在上海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举行。来自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福州大学、上海大学、烟台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海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合肥工业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工程学院、华北科技学院、军事交通学院、大连民族学院、南航金城学院、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上海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中达建设集团、西门子产品软件公司等二十余所高校、研究所、集团公司的40余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和提高班。
会议于10日上午830在同济大学中法中心开幕。首先由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教授陶伟忠介绍来宾;接着由会议主持人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河海大学教授姜弘道致开幕辞,并介绍本次研讨会和提高班举办的目的、主要内容及筹备情况;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吴广明教授代表同济大学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同济大学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情况。上海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院长仲政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副院长韦林教授分别代表上海市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和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向大会致辞,祝贺会议召开并感谢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力学史与方法论专业委员会的信任,把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力学史培训研讨会放在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举办;同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谢双媛教授也参加了会议的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全体会议代表进行了拍照留念。
在会议举行的四天中,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武际可教授就力学发展史分从哥白尼到牛顿梁和板壳理论的发展力学经典文献介绍航空航天与力学的发展中国的力学学科与其他领域的关系和发展做学问的态度等方面作了五场报告;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工程力学系博士生导师岑松副教授就力学研究的新方向作了题为泥土寻金’——高性能有限元研究的几点进展和思考的报告;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隋允康教授力学方法论和力学研究的新方向分别作了对力学方法论的学习、领悟、总结、实践最优化方法及其对多学科数值模拟的应用的两个报告。与会专家、教师和学员们就力学史与方法论对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经验与体会如何在教学与科技活动中传授和应用力学史与方法论知识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广泛的交流。
学员们一致反映:本次研讨会和提高班内容丰富、报告精彩、针对性强,对提高力学类课程教师与相关科技人员的力学素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很大帮助,并希望能尽早出版关于力学方法论的书籍,建议今后能将力学史与方法论会议与其他的力学教学会议结合起来开,让更多的力学教师和力学科研人员获益。
研讨会和提高班还向每位学员提供了武际可教授经过20多年精心收集的关于力学史的文献资料,以及三位教授所作报告内容的光盘。

本次会议得到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的大力支持,与会人员向他们以及全体会务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