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学术动态
第二届国际多孔介质协会中国年会暨第四届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国际研讨会会议总结
发布时间:2018年09月06日      来源:      分享:

进入21世纪以来,多孔介质材料的研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孔介质的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复杂问题,其广泛存在于土壤、地下水资源、地下油气藏、人体和动物组织与脏器、植物、复合材料、燃料电池、混凝土、陶瓷、纺织品及电脑和手机芯片等自然和工业系统中。为更深入地研究多孔介质,在不同行业中充分发挥数字岩心技术优势,79-11日,第二届国际多孔介质协会中国年会暨第四届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国际研讨会在位于山东青岛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举行。来自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沙特7个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百余名研究人员参加会议。

大会共举行27场专题报告,与会人员就孔隙级流动模拟、数字岩心分析技术、多尺度和多物理场问题求解等领域进行了广泛交流与深入探讨,展示了多孔介质相关领域前沿技术和发展方向。本届年会与研讨会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多孔介质协会中国分会、中国力学学会渗流力学专业组、中国石油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青岛市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主办,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油气渗流研究中心承办。

会议开幕式由组委会副主任杨永飞副教授主持,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副校长姚军、国际多孔介质协会(InterPore)前主席Oleg Iliev出席并致开幕词。姚军对与会人员的到来表示欢迎,期待会上展示多孔介质渗流最新研究成果,希望会议的召开对我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Oleg Iliev对多孔介质渗流与数字岩心分析的发展现状和国际多孔介质协会进行简要介绍。会议特邀张东晓、Birol DindorukAbbas FiroozabadiRoland N. Horne四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进行主题报告。

张东晓院士作题为《机器学习方法在多孔介质渗流中的应用》主题报告,介绍了如何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来学习地下水流方程和污染物输运方程,并将该方法结合数据同化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参数未知的物理过程。

Birol Dindoruk院士作题为《多尺度多孔介质渗流与尺度升级中的挑战》主题报告,详细阐述了目前多尺度多孔介质渗流模拟的研究进展,指出多组分多相流动模拟与岩石-流体相互作用是未来多孔介质渗流研究热点。

对于常规和增强型地热储层,断层和裂缝是主要的流动通道。美国工程院Roland N. Horne院士这样认为。他在题为《裂缝粗糙度对渗透率-应力变化的影响规律》主题报告中指出,经验模型通常用于计算应力作用下裂缝渗透率的变化。但由于缺乏可用数据和剪切实验相对困难,可选择位移不连续边界元方法与综合互补(DDM)替代。

Abbas Firoozabadi院士作题为《常规-非常规油气藏的宏观数值模拟与分子模拟研究》主题报告。Abbas Firoozabadi院士展示了基于二维和三维非结构网络的高阶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能够在任意几何形状和裂缝复杂性条件下进行高效和准确的油藏模拟。Abbas Firoozabadi院士同时指出分子吸附模拟中页岩干酪根介质模型构建应采用柔性原子模型。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