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11年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02日      来源:      分享:

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学会的领导下,在即将过去的一年里主要组织了以下工作。

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研讨会

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举办的以“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深化学科交叉融合” 为主题的“第27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学术年会”于2011101721日在湖南省长沙市举行。本次会议学术活动由大会邀请报告、52011年度傅承义奖候选人和27个专题报告这三项内容进行。来自内地、台湾和美国、日本等各地的地球物理学者,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大家展示研究动态,互相交流学习。

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石耀霖院士和北京大学蔡永恩教授组织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研讨会。参加本专题讨论的专家和研究生超过70人,共42篇会议报告发表在年会论文集《中国地球物理2011》上,得到了地球物理学界的好评。

19日上午北京大学蔡永恩老师主持了第一阶段的报告。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生就2011311的日本九州9.0级地震数值模拟分析研究来开了本专题研讨会的序幕。研究学者对于本次日本灾难性大地震从地表同震形变、地震对中国及邻近地区的影响、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以及地震波传播并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和地震引起地球内部同震变化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同时,本次研讨会就国际和国内有关地球动力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多篇报告涉及华北克拉通减薄机制、汶川地震的发生机理与震后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地球动力学数值模拟中边界条件的选取、大型走滑活动断裂带对青藏高原构造变形的影响、水库蓄水及水位变化对库区地震活动性影响特征以及GPU等新计算方法在地球动力学的应用等科学问题。本次会议上展示了许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并提出了许多新的学术观点。同其他专题相比,本专题涉及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在今年的学术研讨会上,研究学者对万年冰洞、岩浆的传播、计算网格生成方法和金星全球陨石坑分布的地质历史和相变对金星地幔对流的影响等也做了相当好的研究。

二、 2011年中国力学大会地球动力学专题研讨会

2011822,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开幕。今年的中国力学大会恰逢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奠基人、中国力学学会创始人之一、中国力学学会首任理事长和名誉理事长钱学森先生诞辰100周年。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哈尔滨工业大学主办和承办,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六十余所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协办。来自美国哈佛大学、亚特兰大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以及中国科学院的近百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此次国际研讨会。

中国力学学会下属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石耀霖院士组织了地球动力学专题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张怀教授和北京大学蔡永恩教授主持。参加本专题讨论的专家和研究生超过60人,共20篇会议报告发表在年会论文集《中国力学大会-2011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得到了力学界和地球动力学界的一致好评。

本次研讨会就国际和国内有关地球动力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多篇报告涉及2011年日本九州9.0级地震、水库蓄水和应力松弛等导致地震触发、滑坡动力学、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热对流侵蚀减薄机制、日本地震海啸数值模拟、海岸坡度和海底地形对海啸骤升高度的影响等科学问题在该专题研讨会上进行了热烈讨论。同其他专题相比,本专题涉及内容范围比较广泛。在今年的学术研讨会上,研究学者对计算网格生成方法、海底岸坡和海底地形对海啸的影响、HHLE-LBM方法、多孔材料在管道噪声防护等方面也做了相当好的研究。在会议期间,蔡永恩教授、张怀教授、宁杰远教授和万永革教授等对研究者的成果给出了好评和肯定,同时对于不足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在场的研究生和博士生不仅仅了解、学习了学术前沿知识,同时也感受到老师们严谨的科研态度和思想。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