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1年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14日      来源:      分享:

一、2021年亮点工作

2021年在中国力学学会的领导下,我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圆满完成了学会布置的各项任务,亮点工作总结如下:(1)经中国力学学会同意成立了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由浙江大学季葆华教授任工作小组组长,武汉大学张作启教授任副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丽沙副教授任组员。在党的工作小组带领下,分会委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2)组织召开了专业委员全体委员会议。(3)举办了全国生物力学大会 大会由我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医科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共录用会议论文摘要953篇并汇编,以《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增刊的形式正式出版发表。大会期间还召开了“《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和“青年学者(PI)座谈会”等学术交流活动。(4)参与筹备了“2021中国力学大会“2021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等。(5)组织并推荐“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人选。(6)制定了2022年度工作计划。

二、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2021105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线下和线上会议结合)在贵阳召开。会上,齐颖新教授总结了一年来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并主持讨论了明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会上,天津理工大学张春秋教授和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东教授分别进行了2024第十四届全国生物力学大会申办演讲。香港理工大学张明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汇报了2022年香港第八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姜洪源教授汇报了2022年合肥第五届全国生物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筹备工作。经全体委员讨论并无记名投票决定,第十四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248月在长春举办,吉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

三、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1、召开了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力学大会。

为更好地组织“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力学大会”分会场的学术交流,我们主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力学大会论文审稿会于今年64日至6日在贵阳召开(贵州医科大学承办)。会议对前期征文收到的946篇会议论文摘要进行了认真评审、讨论决定了各分会场每一篇论文的交流形式(分会场主题报告、一般报告和墙报)以及参加会议优秀论文评比的论文,为本届大会的召开做了扎实的准备工作。

2021105日至9日因新冠疫情延期举办的第十三届全国生物力学大会在贵阳召开。大会由我专业委员会主办,贵州医科大学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出席了大会并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信息与改革举措》的大会邀请报告;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监事长、上海交大姜宗来教授的大会邀请报告就十四五我国生物力学研究发展提出了战略思考;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前任理事长、北航医学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樊瑜波教授的大会邀请报告介绍了植介入医疗器械生物力学研究的前沿进展和展望。此外,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航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齐颖新教授、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前任主任委员、太原理工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院长陈维毅教授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大季葆华教授等11位教授围绕血管力学生物学、骨、软骨与软组织生物力学、细胞生物力学和运动生物力学等最新研究进展也做了大会邀请报告,其中西工大杨慧、北航王丽珍、西交大林敏和浙大陈伟480后教授的大会邀请报告分别介绍了在特殊(极端)环境力学生物学、损伤防护生物力学、分子力学生物学和细胞力学生物学等交叉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充分展示了我国青年一代生物力学学者的风采和实力。

本届大会共录用会议论文摘要953篇并汇编,以《医用生物力学》杂志增刊的形式正式出版发表。大会分设了骨关节、心血管、细胞分子、口腔与眼耳鼻咽喉、肿瘤与特殊(极端)环境力学生物学、损伤防护、康复工程和运动生物力学等10个分会场以及墙报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分会场主题报告和一般报告344篇,墙报567篇。会议还以青年学者/研究生论文报告和研究生墙报交流评比的形式进行了大会优秀学术论文评选。最终,大会评选出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9篇,研究生优秀学术论文54篇。大会期间还召开了《医用生物力学》杂志第八届编委会青年学者(PI)座谈会等学术交流活动。

在我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之下,贵州医科大学团队精心组织、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辛勤工作,全国广大生物力学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前提下,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届大会的学术交流自始至终保持了积极热烈的学术氛围,年轻学者的踊跃参与为本届大会注入了活力,充分显示了我国生物力学研究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生物力学各领域研究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面向为指引,呈现持续深入发展趋势。本届大会的成功召开将有力推动十四五我国生物力学研究的创新发展。

2、承办了“2021中国力学大会生物力学分会场和主题研讨会。

我专业委员会承办了原定于今年8月在成都召开的2021中国力学大会“S07力学生物学与人类生命健康的分会场和三个主题研讨会“MS49 面向临床疾病诊疗的生物力学“MS50      生物材料学与仿生力学“MS51细胞与分子多尺度力学生物学。分会场由西北工业大学杨慧教授和电子科技大学刘贻尧担任分会场主席,组织了12个特邀报告,内容涵盖了组织器官、分子等各个层次针对肿瘤、循环系统疾病等发生发展的力学生物学前沿问题。各主题研讨会共邀请了125位生物力学专家。由于疫情原因本次会议延期举行。

3、承办了“2021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生物力学分会场

我专业委员会承办了原定今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2021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生物力学与人类健康分会场。分会场主席为太原理工大学陈维毅教授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丽珍教授,共征集70篇稿件,设置了2个特邀报告、14个邀请报告(以80后青年学者为主)和10个一般口头报告。此外,还有2个青年学者优秀论文评比和7个研究优秀论文评比。由于疫情原因本次会议延期举行。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2021427日,经中国力学学会同意成立了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由浙江大学季葆华教授任工作小组组长,武汉大学张作启教授任副组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郑丽沙副教授任组员。在本年度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上,党的工作小组组长、浙大季葆华教授带领与会人员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五、其他工作

1、组织并推荐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人选。

2、组织并推荐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人选。

六、2022年工作计划

1、主办第五届全国生物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时间:20225月上旬;地点:安徽省合肥市;承办单位:中国科技大学;计划参会人数:50人;会议主席:姜洪源教授;联系人:杨月华,电话:13156558093; 邮箱: hz293033@ustc.edu.cn

2. 主办第八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时间:20228月上旬;地点:北京/香港;承办单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香港理工大学;计划参会人数:500人;会议共同主席:中方张明教授和樊瑜波教授、美方傅冰梅教授和张旭东教授;联系人:郑丽沙,电话:13810000338; 邮箱: lishazheng@buaa.edu.cn

3、召开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

4、积极完成学会布置的其他各项工作;积极组织参与科普工作、生物力学教育相关工作等。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