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06年教育工作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06年05月14日      来源:      分享:

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今年的主要工作就是组织了10 22~23 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2006 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并在会议期间举行了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会议。

交流会由主任委员姚振汉主持,到会参加交流的老师有50 多人。副主任委员隋允康,黄克服,秘书牛莉莎和部分委员参加了会议。会上颁发了2005 年度全国力学专业和力学课程优秀学生的奖状。会议得到了承办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和雷勇军教授等的大力支持。

交流会安排了国家名师奖获得者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少实教授的教学经验报告、弹性力学国家精品课北京大学力学系王敏中教授关于弹性力学教学经验的报告、以及材料力学国家精品课的主讲教授清华大学施惠基和北京工业大学隋允康两位教授的教学经验报告。

其它分组交流的论文均收入论文集,共计44 篇。内容涉及:教学思想和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和手段,直到具体课程及其某部分内容的教学和教改经验等。西南交大的老师介绍了创办有特色的国家工科基础课程力学教学基地的经验;华南理工、吉林大学等的好几位老师交流了力学课程对学生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的体会;北京工业大学隋允教授提出要发掘和塑造“认知活性体系”;军械工程学院的老师介绍了理论力学和谐性课堂教学的体会;湖南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的老师介绍了培养创新思维方式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体会;昆明理工大学的老师介绍了关于基础力学创新教育的理论和环境的体会;大连理工大学的老师介绍了研究型教学模式认知与建构方面的体会;西南交通大学的老师介绍了加强教师工程实践提升课程效果的经验;国防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的老师介绍了材料力学实验的教改体会;西华大学、军械工程学院的老师介绍了考试改革方面的经验;广西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的老师介绍了多媒体教学和多媒体软件方面的经验;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老师介绍了基础力学双语教学方面的体会。此外还有老师介绍了中少学时和高职学校力学教学的经验,一些老师介绍了对于具体课程内容与内容衔接等方面的教学经验。

由于教学工作涉及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这是中国力学学会在高校和大中专工作的最广大会员面临的头等重要的大事。而力学教学如何适应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面对目前教学实际中的种种问题,是广大教师都在思考、探索和实践的问题。我们的交流会一方面邀请名师、精品课介绍先进经验,同时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对于我们共同关心的力学教学与教改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有通过广泛的平等交流,才能互相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与国内组织的其他力学教学的会议相比,我们作为学会这种社会团体组织的会议,特别强调这一点。

会议期间举行了教育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会议,出席委员15 人。会上回顾了一年的工作,决定今年未能完成的评选全国优秀力学教师的工作和明年评选全国力学专业和力学课程优秀学生的工作均应在明年委员会换届之前完成。明年主要配合中国力学学会的力学大会,在力学大会上组织好力学教学与教改经验交流的分会场,不再另外单独组织召开力学教学与教改交流会。另外在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确定新一届委员会主任人选之后,本届委员会将与他配合做好换届准备工作,争取在力学大会前后用一天召开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换届会议。

除此之外,教育工作委员会将积极参与今后的周培源力学竞赛的组织工作,并希望教育工作委员会来自各省的委员也积极参与各省的参赛组织工作。由于竞赛的参加者主体就是我们的教学对象,基础课的学生,参与竞赛的组织也是我们教育工作委员会责无旁贷的一项任务。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