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2020年《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1年08月04日      来源:      分享:

一、前言

《岩土工程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中国科协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月刊。创刊以来,在学报的主办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报一直严格坚持高学术质量标准发表论文,坚持严谨的出版作风,坚持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学报的学术质量保持了较高的水平,在相关的学科领域中有较大的学术影响。2020年,在各主办学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报的各项工作有较大的提高,学报的学术质量也有明显的提升,现就2020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二、基础性工作

(1)出版发行情况。2020年,《岩土工程学报》全年计划出版12期正刊和2期增刊。目前为止,已经顺利完成了11期正刊的出版工作,2期增刊和第12期的出版工作也即将完成。全年正刊发表论文300余篇,期刊页码近2400页,2期增刊刊发论文95篇。2020年本刊通过邮发等途径发行纸本期刊1000多份。

(2)出版情况。全年学报组织稿件数量1500余篇,与前两年基本持平,均保持在较高的水平。截至目前处理完成稿件1297篇,其中录用了211篇,录用率为 16 %,退稿1086篇,退稿率为84 %。录用率和退稿率基本与往年持平,录用稿件的学术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稿件的审稿周期约为85天,出版周期约为10个月。目前我刊审稿周期及出版周期均较长,下一步编辑部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进一步缩短审稿周期及出版周期。

(4)学报本届编委会2016年组成,编委会正常履职,尚未启动换届工作。

(5)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一年一届的编委会会议未能正常进行。编委们积极参与学报的审稿工作,17位常务编委负责学报的终审定稿工作。

(6)编辑部重视责任编辑的业务能力提高及学习培训。多次组织编辑部成员参加线上学习。邀请《水科学进展》创刊人及原主编刘国纬教高做“如何办好科技期刊”特邀报告;组织编辑部成员积极参与科技期刊“同行评议卓越计划”线上系列培训,参加国家宣传干部网络培训课程。

三、进展性工作

(1)2020年本刊的稿件以自由来稿为主,约稿为辅,自由来稿1200篇,约稿50篇。

(2)本刊重视期刊的数字化建设。在网络出版和发布方面,与知网合作,实现录用稿件网络优先发表,并保证稿件按时出版,准时发布,实现学报全文内容在学报网站及中国知网等专业平台上及时传播。

(3)继续办好学报的特色栏目《黄文熙讲座》, 在2020年7月11日《岩土工程学报》于2020年7月11日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2020年度黄文熙讲座(第23讲)学术报告会。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蔡正银教高和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王兰民研究员2人做了主讲报告,参与人数多达3000人,进一步有效扩大了学报的传播和影响力。

2020年本刊的学术影响力稳步提升,在各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的学术指标均稳中有升。在建筑科学领域和水利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中均被列为T1级(接近或具备国际一流期刊)。

四、2021年度工作计划

2021年学报编辑部将继续围绕提高期刊的学术出版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开展工作,主要工作安排有如下几方面:

1.拓展优质稿源

多渠道开拓优质稿源,增强组稿能力,加强重点和重大项目的跟踪。安排更多的编辑力量走出编辑部,走进科技人员群体,走进项目里,深入了解工程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策划一批选题,有针对性地组织一批稿件。

2.提高编辑出版质量和效率

加强编辑出版工作质量标准和考核制度的建设,并组织实施,通过完善制度建设和有效实施提高编辑的责任心、工作效率和出版质量

3.加强编委会建设

组织学报编委会的选举换届工作,实现编委会的新老正常更替,产生学报第十三届编委会,以保证编委会的学术活力,充分发挥编委会对学报学术指导作用。

4.举办黄文熙学术讲座

举办第24讲黄文熙讲座学术报告会,促进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和学报影响力。推举评选产生第25讲黄文熙讲座的主讲人,保证讲座活动的延续性。

联系我们

电话:86 10 6255 9588 传真:86 10 6255 9588

邮箱:office@cstam.org.cn 邮编:100190

地址: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技术支持:中科服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