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年11月05日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在京因病逝世,享年98岁。钱老去世的消息一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科协网采访了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春,请他回顾钱老对新中国力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所做的贡献。
李家春院士在采访中谈到,钱老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回国。次年,也就是1956年就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解放初期,中国的力学研究基础薄弱,离近代力学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钱老认为,要开展近代力学研究,就要发展新兴前沿学科,培养优秀力学人才。而学会在开展学术交流,繁荣学科发展,促进人才成长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在他与其他几位老科学家——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共同倡议下,于1957年2月成立了中国力学学会,钱老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的第一任理事长。所以,可以说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的创始人,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
在采访中,李家春院士还谈到,钱老对学科发展的思考往往具有前瞻性。为了富强祖国,他赴美留学时改学航空工程,而20世纪30年代正是航空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年代。为了使飞机速度达到高亚声速、甚至超过声速,钱老研究可压缩空气动力学,发展了卡门-钱方法,提出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为突破“声障”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人类上天的需求,他开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和稀薄气体动力学。在气动、推进和结构问题解决以后,制导和控制便成了关键。钱老发展了维纳的思想,提出了《工程控制论》,指导飞行器设计,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上述的学术成就实际上为他回国领导航天工程做好了充分准备。
钱老担任了25年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始终关心着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在这25年的时间里,我国力学工作者在他的带领下人才辈出,成绩斐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特别是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文革刚刚结束,他根据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又适时地提出了“现代力学“的奋斗目标。钱老预见到计算机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计算力学;同时,对物性的研究要从液体、气体扩展到复杂介质的研究,如:复合材料、颗粒物质、高分子材料,流变材料等;由于学科交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他鼓励大家从传统学科中走出来,与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结合,发展理性力学、宇宙气体动力学、物理力学、化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地球力学、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在他担任名誉理事长后,还常给学会来信,指点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学科。他总是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把握方向。
钱老在学术上的前瞻性还表现在他对我国国防航空事业的规划上,为我们制定了稳步快速发展的路线图。比如说,为了掌握制空权,有人说要先发展飞机。他语出惊人,认为我们搞导弹比搞飞机会更容易,更快一些。在研制导弹过程中,他重点关注推进和防热问题。在中程导弹试验成功后便实施两弹结合。对于远程导弹,他坚持现场试验等。这些工作的合理、有序安排,使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程至少提前了20年。
钱老回国后非常重视力学人才的培养。1958年,他首先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的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在清华大学举办三期《工程力学班》,培养一百余位学术骨干。其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力学界各单位的业务领导。同时,他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近代力学系和化学物理系,亲自担任力学系主任,并给学生们讲课,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力学人才。
李家春院士曾聆听过钱老的讲座和和报告,他对此记忆犹新。他谈到,钱老的学术报告和讲课总是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钱老在《北京高超声速讨论班》上发表的见解也总是那么深刻和富有启发性。
最后,李家春院士介绍到,为了缅怀钱老,中国力学学会的广大会员纷纷撰写追思文章,纪念他的功绩。最重要的是,广大力学工作者表示,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学习钱老的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学科前沿,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