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会动态

首页 > 学会动态 > 学会动态

中国力学学会学习实践钱老精神——中国科协采访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长李家春院士

发布日期:2009年11月05日

    享誉海内外的杰出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在京因病逝世,享年98岁。钱老去世的消息一出,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中国科协网采访了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春,请他回顾钱老对新中国力学研究和学科发展所做的贡献。
   李家春院士在采访中谈到,钱老冲破重重阻力于1955年回国。次年,也就是1956年就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解放初期,中国的力学研究基础薄弱,离近代力学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钱老认为,要开展近代力学研究,就要发展新兴前沿学科,培养优秀力学人才。而学会在开展学术交流,繁荣学科发展,促进人才成长方面有独特的作用。所以在他与其他几位老科学家——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共同倡议下,于1957年2月成立了中国力学学会,钱老当选为中国力学学会的第一任理事长。所以,可以说他是中国力学学会的创始人,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
    在采访中,李家春院士还谈到,钱老对学科发展的思考往往具有前瞻性。为了富强祖国,他赴美留学时改学航空工程,而20世纪30年代正是航空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年代。为了使飞机速度达到高亚声速、甚至超过声速,钱老研究可压缩空气动力学,发展了卡门-钱方法,提出上临界马赫数的概念,为突破“声障”奠定了基础。为了适应人类上天的需求,他开创了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和稀薄气体动力学。在气动、推进和结构问题解决以后,制导和控制便成了关键。钱老发展了维纳的思想,提出了《工程控制论》,指导飞行器设计,保证系统运行的可靠性。上述的学术成就实际上为他回国领导航天工程做好了充分准备。
  钱老担任了25年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始终关心着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方向。在这25年的时间里,我国力学工作者在他的带领下人才辈出,成绩斐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特别是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文革刚刚结束,他根据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又适时地提出了“现代力学“的奋斗目标。钱老预见到计算机对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特别强调要大力发展计算力学;同时,对物性的研究要从液体、气体扩展到复杂介质的研究,如:复合材料、颗粒物质、高分子材料,流变材料等;由于学科交缘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他鼓励大家从传统学科中走出来,与天文学、地学、生物学结合,发展理性力学、宇宙气体动力学、物理力学、化学流体力学、爆炸力学、地球力学、生物力学等交叉学科。在他担任名誉理事长后,还常给学会来信,指点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学科。他总是在关键时刻为我们把握方向。
  钱老在学术上的前瞻性还表现在他对我国国防航空事业的规划上,为我们制定了稳步快速发展的路线图。比如说,为了掌握制空权,有人说要先发展飞机。他语出惊人,认为我们搞导弹比搞飞机会更容易,更快一些。在研制导弹过程中,他重点关注推进和防热问题。在中程导弹试验成功后便实施两弹结合。对于远程导弹,他坚持现场试验等。这些工作的合理、有序安排,使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进程至少提前了20年。
  钱老回国后非常重视力学人才的培养。1958年,他首先从全国各地挑选优秀的青年教师和高年级学生,在清华大学举办三期《工程力学班》,培养一百余位学术骨干。其中的很多人后来成为力学界各单位的业务领导。同时,他在中国科技大学设立近代力学系和化学物理系,亲自担任力学系主任,并给学生们讲课,培养了大批优秀青年力学人才。
  李家春院士曾聆听过钱老的讲座和和报告,他对此记忆犹新。他谈到,钱老的学术报告和讲课总是深入浅出,引人入胜。钱老在《北京高超声速讨论班》上发表的见解也总是那么深刻和富有启发性。
  最后,李家春院士介绍到,为了缅怀钱老,中国力学学会的广大会员纷纷撰写追思文章,纪念他的功绩。最重要的是,广大力学工作者表示,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以实际行动学习钱老的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面向国家需求、面向学科前沿,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中,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