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力学2000”学术大会总结

发布日期:2000年09月16日

为了弘扬中国力学的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展示中国和世界在力学各主要领域的发展,探讨力学在21世纪的发展方向和关键问题,由中国力学学会发起,并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长江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渗流力学所、哈尔滨工业大学、广州暨南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中国长江三峡工程总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华中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河海大学、航天工业总公司701所等24个单位协办的“力学2000”学术大会于2000 年8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的征文通知发出后,受到国内力学界的热烈响应。共收到论文摘要近400篇。收入文集的有301篇,其中21篇是邀请报告,其余的280篇是会议交流论文。文章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到空气动力学、湍 流与复杂流动、非线性力学、计算力学、爆炸力学与冲击、塑性力学与本构关系、地球动力学、振动力学与振动工程、断裂力学与细观力学、生物力学、细微观实验力学、动力学与控制、材料力学、微重力科学、智能结构与信息材料力学、环境力学、流固耦合、渗流力学与流变学等分支学科;这些文章反映了力学与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机械工程、能源交通、土木水利工程、国防科技等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技术领域的密切关系。
  在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筹备,“力学2000”学术大会按期在北京奥林匹克饭店召开。国内近百个单位的专家、学者近300人与会,其中有两院院士16人。
  8月22日上午9:00至9:30举行开幕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志海书记到会讲话,热烈祝贺“力学2000”这一世纪之交的学术盛会的召开。会上宣读了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局金铎局长的贺信。最后由周培源基金会理事长王选院士向白以龙院士颁发了第二届周培源力学奖。会议采用全体大会、学科领域会和分组专题会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力学2000”学术大学三天的议程安排得紧凑有序。每天上午大会报告或分领域大会报告。下午分8个会场进行专题报告。在全体大会上报告的有:白以龙院士的“世纪之交对力学的回顾、展望和想象”;张涵信院士的“计算流体力学中发展物理分析的几个问题”;吴有生院士的“21世纪船舶力学面临的新挑战”;钟万勰院士的“计算力学的新进展”;杨卫教授和黄克智院士的“世纪之交的破坏力学——从宏微观失效到力电失效”;国防科工委系统三司司长叶金福司长的“航空发展对动力的需求”;国家冶金工业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李世俊的“21世纪冶金工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家需求”;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谢和平的“采矿工程中的力学问题与分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马兴瑞的“力学与航天器工程”。分领域大会有固体力学、流体力学、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土木水利、机械、国防等6个专题。在分领域大会上报告的有14位学者。这次在会议作邀请报告的。既有从事学科前沿重大课题研究的专家。也有从事工程和国防重大项目研究或组织的专家、官员;既有长期活跃在国内各领域的学者,也有在国外学有所成并与国内密切合作的年轻学者,如斯坦福大学的高华健教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佘振苏和乔治亚理工大学的范镜弘教授。在分组专题会上也展现了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力学向多领域渗透、理论与应用纷呈的局面。
  纵观这次会议,我国力学的三个新的发展特点已初见端倪:
  (1) 在新千年开始之际,历史悠久的力学学科孕育着新生。很多学者已不满足于原有的力学框架的研究议题,而开始构想新的力学问题,如在信息世界的力学,可贯注于生命过程的力学,宏细观结合的关键通道等,人们期待着力学新曙光的再现。
  (2) 应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强烈地依赖于和产业的结合。大会专门举办了技术科学与产业结合论坛,并邀请了政府部门的两位司长做航空发动机和冶金发展等方面的大会报告,同时还安排了5个力学 与工程相结合的专题讨论会。力学在西部大开发中所应发挥的作用也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大会专门邀请了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先生在最
后一天闭幕大会上做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专题报告。
  (3) 力学与国防建设重新成为力学研究的重点。“力学2000”学术大会设立了力学与国防科技的大会场,组织了在舰船、航空动力、航天器、空中打击防护、飞行器、核爆炸等方面6个特邀报告,并安排了部分力学工作者与国防科工委系统三司叶金福司长的座谈。 
  科索沃战争对未来的防护工程提出什么要求?如何医治飞机的“心脏病”?从俄罗斯核潜艇事故给我们带来哪些启迪?成为“力学2000”学术大会的热门话题。
  广大力学工作者非常关注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撰写的力学学科《学科发展与优先领域战略研究报告》在会议文集上首次公开发表,国家基金委力学学科主任孟庆国先生在会上作了有关的补充报告,相信它对力学学科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这次大会还要特别提出的一点,中、青年代表已占到会议代表的大多数。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它标志着力学的发展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这次大会在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关心下,在中国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国广大力学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在紧张有序的三天会议中几百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热烈讨论,相互切磋,为创造力学的新辉煌而共同努力。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