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12月18日《自然》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09年01月04日


 
封面故事:
 
Nature杂志评出“年度新闻人物” 
 
“Nature年度新闻人物”是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主管Lyn Evans。科学项目长时间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焦点很少见,但该项目是这样,不管是当其处于顺境还是逆境。本期Nature上一篇新闻特写文章介绍了Lyn Evans的情况。
 
微波激射器在早期宇宙中很普遍
 
天体物理微波激射器是在微波波长出现的激发谱线辐射源,与激光的光学辐射相似。水微波激射器在22 GHz从水分子发射微波,见于与活动星系中心的超大黑洞相关的致密分子云中。根据从本地样品得到的水微波激射器亮度函数,研究人员假设,微波激射器在中及高红移处一定很少见。这一假设似乎不成立:在引力棱镜的放大作用帮助下,研究人员已在一个类星体中、在红移值为2.64处发现了一个水微波激射器。其亮度是最强大本地水微波激射器亮度的两倍,是已知最亮微波激射器亮度的一半。该发现表明,这样的微波激射器在早期宇宙中要比现在多得多。
 
一类新型手性催化剂
 
烯类置换(石蜡置换或转亚烷基化反应)是一个有机化学反应,广泛用来合成包括药物、聚合物和燃料在内的产品。其重要性在2005年得到认可,当时Yves Chauvin、Robert Grubbs和Richard Schrock因他们关于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工作而分享了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本期Nature报告了一类基于钼的新型催化剂,它们能够以极高的效率和对映选择性催化烯类置换。这类新型催化剂有一个立体金属中心,并且只与单芽配体结合。它们的有效性通过白坚木生物碱“白坚木胺”的一个对映选择性合成过程得到了演示。该合成是通过一个烯类置换反应进行的,这个反应无法用以前所报道的任何一种催化剂来催化。
 
海床粗糙度分布及演化研究
 
海床是粗糙还是平整,会对海洋中热量循环和混合及涡流动能的耗散产生相当大的影响。科学家对海床扩展速度在控制海底地形方面所起作用已经有了很好的了解。现在,对从海洋引力数据获得的海床粗糙度所作的一项全球分析显示,在大片海床上,仍然残存粗糙度异常:在以前被“泛古陆”超级大陆覆盖的地幔上形成的大西洋海床异常平整,而在太平洋超级海隆上形成的海洋壳层却保留着所预测出的海底粗糙度。这些结果突出反映了超级大陆和超级海洋下大规模地幔上涌的性质所存在的一个根本性差别,并为重建古代海洋的海床提供了一个框架。
 
植物生存范围的入侵性扩展
 
当前的气候变暖阶段正在导致一些植物和动物的生存范围从较低的纬度和高度向较高的纬度和高度迁移。现在,对15个植物物种(包括以前已经表现出生存范围快速扩展的6个物种及9个相关的本地种)的生长状况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向北-西欧扩展其生存范围的外来植物物种与本地种相比,暴露于地面下敌人和地面上广谱草食动物的机会都要少一些。这项工作说明的一个问题是,生存范围向较高纬度和高度迁移的一些植物将是入侵性的,对温带及北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有潜在的有害影响。
 
神经冠细胞的运动接触抑制研究
 
细胞运动的接触抑制现象,是超过50年前首次在体外成纤维细胞中被发现的,研究人员认为,有缺陷的接触抑制是恶性细胞入侵中的一个因素。该现象是当两个细胞接触时出现的:它们会将其伸出的部分收回,并改变自己的运动方向。但这种抑制的分子基础,以及它是否也在活体出现仍然是存在争议的问题。现在,神经冠细胞(起源于胚胎的高迁移性细胞)的延时显微技术被用来在活体及体外演示运动的接触抑制,而且它可以解释它们的定向迁移。但当一个神经冠细胞与另一个细胞类型相遇时,它却没有显示运动的接触抑制,而是允许它入侵组织。
 
微RNA用于治疗心脏病的潜力
 
微RNA(调控基因表达的小型非编码RNA)已被发现在心肌细胞中表达,而且它们的异常调控与心脏病有关。Thum等人对其他心脏细胞中的微RNA会怎样影响发病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微RNA-21(miR-21)在小鼠心脏病模型的心脏成纤维细胞中被上调。这会激发一个信号通道,加重心脏组织的损伤程度。当利用一个特定的抗转录寡核苷酸(一个抗miR-21的antagomir)使miR-21沉默时,心脏衰竭可以防止。另外,在心脏衰竭已经出现后给小鼠施用抗miR-21药物,似乎可使组织损伤得到一定逆转。这项工作确认miR-21是心脏衰竭中的一个疾病目标,并且说明微RNA具有广泛的治疗潜力。(来源:科学时报)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