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12月4日《科学》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28日

有望针对丙型肝炎的新型抗病毒药
 
研究人员报告说,一种针对丙型肝炎的聚焦于可帮助打开和关闭基因的RNA分子的新型治疗策略在黑猩猩中显示了希望。丙型肝炎是全世界范围内引起肝脏疾病的一个首要原因,受到其感染的人数超过1.7亿,而这些人发生肝衰竭及罹患肝癌的风险会大大地增加。目前对该病的治疗方案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而且它仅对50%的病例有效。Robert Lanford及其同事对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这种方法涉及被称做微RNAs的RNA小分子。这些分子是调节范围广泛的细胞过程的关键因子。丙型肝炎病毒用一种叫做miR-122的微RNA(它在肝脏中有表达)来感染肝脏中的细胞。在一项对黑猩猩(这是除人之外的唯一能够感染该类型肝炎的动物)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应用一种叫做SPC3649的化合物来阻断在4个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的黑猩猩中的miR-122。文章作者报告说,该治疗导致了黑猩猩疾病症状的长时间的减少,而且该病毒好像也不会产生抵抗力。
 
迄今最大规模的海洋二氧化碳测定
 
一个国际性的研究团队用该类数据中最大的一组数据分析了来自志愿性商船所绘制的发生在北大西洋为期6年的空气—海洋间二氧化碳交换的观测图。他们的发现显示,每一年在海洋和空气之间的二氧化碳的移动会有显著的差异。要理解为什么发生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二氧化碳的移动会有快速的变化依然是科学家们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在有关这一交换的计算方法上所存在的重大障碍之一是人们手头可用来进行精确估计的测量实在太少。在这一研究中,由行经于北大西洋水域的商船上安装的仪器所收集的数据使人们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型且最具综合性的一组有关海洋二氧化碳的测量。这些数据可使科学家们以史无前例的精确性来监控海洋对二氧化碳的摄取,而这一过程对人们了解海洋酸化过程以及海洋碳摄取将如何对未来气候变化产生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气体对植物多元性的不同效应
 
尽管大气中氮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都能分别对植物多元性减少产生作用,但这两种气体的结合则会产生对植物品种丰富程度的某些独特的影响。在一个为期10年的野外试验中,Peter Reich显示,氮浓集对植物多元性的负面影响却能通过在环境中增添更多的二氧化碳而获得缓解。他在美国中西部维持着露天的多年生草场,其中种植了16种不同的植物品种,它们生长在不同组合比例的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之中。他发现,由碳沉积所导致的植物品种丰富程度的降低会在二氧化碳增加的情况下减半。他的研究结果显示,在自由流通的外界二氧化碳浓度的情况下,氮气浓度的增加可使植物的多元化降低16%。随着在全世界范围内所预计的大气中氮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升高,这些发现可帮助人们预测某些相对简单的植物群落在未来将会如何进行适应性调整。由Scott Collins撰写的一篇文章对这一发现进行了更为详尽的讨论。
 
出生后脑生长信号的新角色
 
新的研究显示,在子宫中对胎儿脑部健康发育所必需的一种信号蛋白同时也在一种生长迅速的脑癌的形成中扮演了一种角色。人们已知Atoh1转录因子在小脑的发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还与脑部的某些其他癌症有牵连,其中包括髓母细胞瘤这种神经系统中最常见的儿科肿瘤。然而,人们对该蛋白质在胎儿出生之后的确切的功能仍然不清楚,其部分原因是因为标准的“剔除”基因的方法将会妨碍小鼠正常发育并活到出生的时候。Adriano Flora及其同事应用一种不同的方法,使得他们能够在小鼠出生之后来剔除该基因。研究结果表明,Atoh1会调节Gli2基因的表达,因而也会影响到所谓的“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该信号通路在正常情况下会使小脑的前体细胞保持在未分化的状态,因此它在细胞的分化与增生之间保持着微妙的平衡,这种平衡一旦出错就会导致肿瘤的生长。
 
(本栏目文章由美国科学促进会独家提供)
 
《科学时报》 (2009-12-17 A4 国际)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