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3月11日《自然》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10年04月09日

 

封面故事:
 
艾滋病疫苗研究进展
 
如果要使AIDS/HIV流行得到控制、根绝HIV-1,获得一种有效的疫苗至关重要。然而朝向这个目标的进展缓慢,甚至有人怀疑这个目标是否能够实现。本期两篇综述文章和一篇观点文章介绍了疫苗研发的最新进展。Herbert Virgin和Bruce Walker认为,推出一种疫苗是可能的,但却是极为困难的。他们对免疫学方面仍然存在的一些未知问题作了概括介绍。Ashley Haase认为,在感染阶段应该将疫苗和杀菌剂结合起来使用。“国际艾滋病疫苗研究项目”的Wayne Koff呼吁对旨在吸引最优秀年轻科学家和争取企业参与的长期项目增加投入。Hare等人发表了人们等待已久的“逆转录病毒整合酶”/DNA复合物的结构,该复合物是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一个作用目标。本期封面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片所示为在一个被感染的淋巴细胞(蓝色)表面上发育的HIV颗粒(粉色)。
 
逆转录病毒整合酶的晶体结构
 
逆转录病毒的整合酶蛋白如HIV-1催化病毒基因组向宿主基因组中的插入,在那里病毒能够在一个细胞中无限期地长久存在。因为整合是病毒复制的关键,所以整合酶一直是药物开发的一个目标,而几种抑制药物(包括raltegravir和elvitegravir)则被用于治疗或进行临床试验。寻找新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的工作一直受阻于缺乏在基质DNA上的整合酶复合物(或称整合体)的结构。现在,来自非致病逆转录病毒(被称为“泡沫病毒原型”)的全长度逆转录病毒整合酶的晶体结构,已在与其同类病毒DNA形成的复合物中被确定。除了揭示整合反应生物化学方面的详细情况外,该结构也反映了目前所使用的抑制药物是怎样影响这一过程的。
 
亦公亦母的“雌雄嵌合体”
 
多年来,培育鸟的人知道,偶尔会自然地出现一种“半边鸟”。这些外观奇特的鸟(亦称为“雌雄嵌合体”)在羽毛、大小和其他特征上会极不对称,因为身体的一边像雄性,而另一边则像雌性。有关性别确定的哺乳动物模型(按照该模型,一个胚胎在性别上是中性的,直到一个基因开关使产生性激素的性腺的发育启动)过去一般被假设适用于所有脊椎动物。现在,对三个“半边鸡”所作的一项研究表明,至少对鸟类来说,性别确定并不仅仅依赖于性腺,而是整个身体中所有细胞的一个功能。“半边种”被发现是真正的雌雄嵌合体,在它们当中,各个细胞对性激素的同一混合物有不同反应。
 
对氯污染问题的重新认识
 
氯原子能对大气组成产生深远影响。众所周知,作为氯氟烃,它们与平流层臭氧消耗有关。新的观测结果表明,氯在下层大气中可能是一个比我们以前所想的更为强效的作用力。气态氯原子前身分子在对流层中的存在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海洋空气现象。但在科罗拉多州顽石城所做测量工作却显示,在离最近海岸线1400公里的大陆环境中也有大量大气硝酰氯生成。与模型研究相结合,这一发现表明,仅在相邻美国地区,硝酰氯的生成(可能来自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与以前对海洋地区所作全球估计处在一个相似的水平。
 
控制咸味感受的钠离子通道
 
哺乳动物不喜欢高浓度的盐,但却被低浓度的钠所吸引。对小鼠来说,后一种行为能被离子通道抑制药物“氨氯吡脒”阻断。现在,通过基因工程方法使其味觉受体神经元中失去该药物的目标钠离子通道“ENaC”的小鼠,被发现既不能感受盐,也没有对钠味道的反应。所以,对钠的感受,就像其他四个味觉形态(甜味、酸味、苦味和鲜味)一样,是由专门的味觉受体细胞调控的。
 
幽门螺旋杆菌的“转录组”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大约一半的人口,能在胃中的酸性条件下生存。该细菌的大多数携带者是没有症状的,但有些人则会有炎症、溃疡和胃癌。现在,利用一种选择主转录体的新方法,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是未经处理的信使RNA和小型非编码RNA)在各种不同生长条件下的“主转录组”。结合以前已发表的基因组序列和蛋白“相互作用组”,这项工作将为普遍使用的幽门螺旋杆菌菌种26695提供第三组普适性参照数据。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