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5年02月06日
流变学是一门较为典型的交叉学科,它既隶属于中国力学学会的领导,也隶属于中国化学会的领导;又如电-磁流变学主要集中在机电领域,生物流变学和血液流变学又主要集中在医学领域,……。它既有多学科互相交融、互相渗透、互相交流和学习的有利的一面,也有学科高度分散、活动难于组织的不利的一面。2005年,我们在上级学会的正确领导下,委员会全体委员精诚团结,充分发挥了老一辈的传、帮、带作用,发挥了全体委员的集体智慧和聪明才智,民主作风大为增强,活动开展有声有色。是历年来学术活动较多、交流层次较高、国内外影响较广、取得成绩较大的一年。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功地主办了第四届亚太地区流变学国际学术会议(PRCR4)
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化学会所属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国际流变学委员会唯一的中国籍理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校长助理、流变力学与材料工程研究所所长、
这次会议是目前为止在我国召开的流变学领域最大规模和最高级别的的国际学术会议,大会分设11个专题,它们是:本构理论和复杂流体模型;非牛顿流体力学和计算流变学;流变仪具和先进技术;聚合物和多相流体;聚合物熔体和凝胶;悬浮体、乳胶体和泡沫;电-磁流变学和高技术材料;固体和复合材料流变学;材料加工流变学;岩土和工程材料流变学;天然和生物材料流变学。共收到论文331篇,经过国内外专家评审和作者修改,收入论文集论文253篇,论文集由科学出版社(Science Press USA Inc.)美国国际分社正式出版。 参会代表230人,其中外宾107人,分别来自美国(20人)、俄罗斯(4人)、澳大利亚(4人)、加拿大(2人)、日本(29人)、墨西哥(9人)、韩国(17人)、德国(6人)、英国(3人)、捷克(1人)、法国(1人)、伊朗(2人)、意大利(1人)、波兰(1人)、新加坡(1人)、斯洛文尼亚(3人)、瑞士(3人)。中宾123人(含台湾4人, 香港2人)。 外宾中有4位国际刊物的主编,他们分别是《流变学学报》主编 Prof. H. Henning Winter (
无论在会议期间还是会议之后,无论是国外代表还是国内代表,均对会议的成功主办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会议组织工作严密、日程安排周到细致、被邀请代表级别高、学术报告水平高、中外代表比例恰当,充分展示了中国流变学领域的研究实力,给中外代表留下了极其深刻和难忘的印象。此次会议的成功召开积极宣传了中国的流变学事业,对我国流变学学科的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成功地评选出第三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获奖人员
百年大计、人才为本。为了推动流变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做到人才辈出,有意识地营造一种竞争和激励机制。本专业委员会从1997年开始制定了“中国流变学青年奖”奖励条例,专门奖励在流变学科研究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和成绩的35岁以下的优秀青年人才。评奖采取个人申请和专家推荐相结合、通讯评议与会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隔3年评选一次,在每3年一届的年会上,对获奖者发给证书和奖金。该奖励条例于1999年开始实施,至2005年已成功地评选了三届。本届是评选人数最多的一次,共5人。他们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的俞炜,西北工业大学的王宝祥,清华大学的危银涛,湘潭大学的赵荣国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李鸿英。本届评奖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申请者
三、制定了我国流变学研究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期间,召开了本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会议纪要另发)。在专业委员会会议上,对流变学专业委员会成立20年来(1985~2005)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特别是对PRCR4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本专业委员会近期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近期工作计划包括:在积极参与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化学会每2年一届的学术大会和其他工作以外,继续维持每3年一届的全国流变学学术年会制度,具体地说,①就是决定2006年在济南、山东大学召开第八届全国流变学学术年会并评选第四届中国流变学青年奖获奖人员(遵循惯例在全国流变学年会上颁奖)。②设计制作专业委员会网站:www.rheology.org.cn ,2006年上半年开通,然后逐步完善,尽快实现与国际流变学会网站:www.icr.tu-berlin.de 和各国流变学会网站和专业杂志网站的链接,疏通信息渠道,加速“流变学”发展。中长期发展规划包括:积极筹备申请主办2016年的第17届世界流变学国际学术大会(注: 2008年第15届,北美州的美国; 2012年第16届,欧洲的某国;2016年第17届, 轮到亚洲国家);我国的流变学研究已经冲出亚洲,一定会走向世界。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