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生物力学

2009年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09年12月31日

2009年专业委员会积极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展示生物力学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促进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发展,主要有以下三项重要工作:

一、成功举办了第四次中国科协论坛

中国科协论坛是中国科协为促进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推动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优化学术交流格局,更好地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今年新创立的学术交流品牌,也是中国科协今年年度计划中的一项重点工作。专业委员会提出的申请在全国50多个申请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科协首批立项的4个论坛之一。

20091128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承办的第四次中国科协论坛心血管力学生物学前沿问题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本次研讨会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姜宗来教授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樊瑜波教授担任本次论坛的首席专家。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沈爱民部长主持了研讨会开幕式,中国科协书记处冯长根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汲培文常务副主任、孟庆国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杨亚政、办公室副主任汤亚南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院士和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刘德培院士出席了研讨会并讲话。

韩启德院士在讲话中指出,这次中国科协组织的科学论坛,主要探讨新观点、新学术的学术论坛。像这次心血管力学生物学研讨会,各学科的专家有充分的机会交流,真正的有脑力碰撞,而且能够产生一些思想火花,交流的研究成果也是大家都有兴趣的,跟自己研究有关,起到了比较好的作用。所以,中国科协还将继续支持这种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还要在会后进一步发挥会议的成果,一个是加强在学会中的宣传,另一个是把在学术讨论中产生的问题能够推动我们自发的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和交流,开展一些研究项目,这些方面还是大有所为的。韩院士认为,心血管力学生物学研究这个领域是有前景的。他结合自己在心血管领域的研究体会,发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要做到真正的原始创新,还是需要学科交叉。知识结构的交叉融合在人才成长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我国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应该倡导多学科背景知识的学习。从学术交流上,科协今后也会在学科交叉做的更多。

刘德培院士在讲话中指出,心血管力学生物学前沿问题研讨具有非常突出的前沿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最近两个世纪以来,发展最快的两个学科就是生物学和物理学。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多学科交叉渗透后形成了交叉的优势。力学生物学和生物力学,是研究生物的学者和研究力学的学者各自从生命科学和物理学上发挥优势的交叉学科,发挥了交叉的优势,很多前沿的科学问题是对应的学科提出的。我们探讨心血管生理和疾病的力学生物学前沿问题就是要让创新思维在碰撞中闪光,有利于解决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国家医学科学院、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世界著名生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学家钱煦(Shu Chien)教授应邀出席研讨会并做了主题讲演。姜宗来教授、樊瑜波教授、邓小燕教授、朱毅教授、谷涌泉教授和谭文长教授也在研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来自国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协和医科大学和北京工业大学等院校的生物力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工程技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学科交叉特色明显,内容精彩纷呈,既有国际学术大师和院士高屋建瓴的学术指导,也有中青年专家在心血管力学生物学前沿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思考。与会专家学者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气氛热烈。与会专家认为,心血管力学生物学研究综合探讨血管的应力生长关系,以血管重建为切入点,着眼于力学环境对心血管系统作用,阐明力学因素如何产生生物学效应而导致血管重建,寻找力学因素对心血管作用潜在的药物靶标和新的生物标记物,从细胞分子水平深入了解心血管活动和疾病发生的本质,为从生物医学工程的角度,寻求防治血管疾病的新途径奠定力学生物学基础。 心血管力学生物学研究不仅要追求新现象、新规律的发现,更重视发明和创造。它不拘泥于力学的追求,而要深入到临床医学工程。应用流体力学理论、系统生物信息和控制理论,结合先进的流场测试和医学影像技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动物实验与力学模型及数值模拟相结合,研究人体主要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及力学因素与血管组织生物效应的关系,心血管系统建模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建立精确规范的心血管功能新的无创检测和分析技术,进一步成为临床辅助诊断和预警的指标体系。这些研究不仅对于揭示正常血液循环的生物力学机理,认识血管生长、衰老的自然规律,而且对于阐明血管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提供诊断、治疗的一些基本原理包括心血管新型药物和新技术的研发都将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与会专家指出,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越来越认识到物理因素,尤其是力学因素和调控规律在生命活动和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后基因组时代的生命活动和重大疾病研究,将在传统生物医学的基础上,多学科综合交叉,深入探讨生命现象的动力学行为,从而为更好地解释生命科学和健康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提供帮助,为防治疾病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突破。心血管力学生物学研究作为生物力学学科的前沿领域在国际上备受关注。在这一研究领域,我国与国外同行几乎是同时起步,部分研究工作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从理论体系到技术平台,已经具有相当的储备,蓄势待发,适逢其时。今后我们应该继续加强力学、生物、医学和工程学科的交叉融合,紧密结合临床医学问题,改变学科人员结构和知识背景,尤其是加强研究生综合交叉创新能力的培养。当前,医学一方面不断向微观领域深入,从分子水平探索疾病发生和防治规律;另一方面不断向宏观扩展,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从治疗模式向预防保健、群体和主动参与模式转变。心血管力学生物学研究要紧密配合(适应)这些转变,研究解决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科学问题,在医疗改革战略前移、重心下移个体化治疗等方面有所作为。要将力学的模型数学化与生物医学基础研究的精细定量化有机结合,体现学科交叉和综合,深化力学生物学研究的内涵,在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明确力学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同时,致力于发展相关的新技术方法,紧密联系临床防治提出具有力学生物学特色的新思路,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成功举办了全国生物力学学术大会

全国生物力学学术大会是专业委员会主办的我国生物力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系列学术会议之一,每三年举办一届。

 第九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20091011~15日在天津市召开。本届会议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承办、天津大学和天津理工大学协助承办。中国科协立项资助了本届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张西正教授主持,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姜宗来教授致开幕词。中国工程院戴尅戎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陈学如副院长、天津市科协白景美副主席、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樊瑜波理事长以及天津市科委、天津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天津理工大学和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有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会议是我国历次生物力学领域学术交流活动中,参加人数和交流论文篇数最多的一次。来自全国各地(含香港地区)278位生物力学、医学及相关学科的专教授、临床与基础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190篇学术论文摘要,其中154篇论文分别以大会报告、分会场主题报告、分会场报告及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报告的形式进行了交流。会议的大会及各分会场的学术交流自始至终保持了旺盛的人气,呈现出年青学子参与热情高、讨论自由热烈的特点。

本届会议的论文交流分为心血管力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力学骨-关节生物力学心血管生物力学数值模拟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生物力学与临床医学力学生物学在相关领域的研究运动生物力学等专题。在大会交流中,戴尅戎院士介绍了骨与关节力学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提出力学生物学在骨关节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孟庆国教授结合我国生物力学学科现状,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的重要信息;樊瑜波教授强调生物力学是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基础之一,它对医疗器械、人工器官、康复工程及生物医学仪器的研究进步与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姜宗来教授回顾了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创建3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青年工作者创新能力培养,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深化力学生物学等前沿领域研究的内涵,促进我国生物力学学科发展的意见;龙勉教授介绍了未来5~1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力学学科优先资助领域调研和制定情况;杨力教授、张西正教授和陈维毅教授分别介绍了软组织修复的生物力学、生物力学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和眼生物力学研究的最新进展。会议还特邀了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朱承教授和爱思唯尔(ELSVIER)中国区经理钟似璇先生分别就分子生物力学新进展和科技论文写作和发表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会议的学术交流充分表明,我国生物力学以力学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力学为代表的学科前沿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以骨-关节生物力学和血流动力学为代表的传统优势领域继续深入发展并与人类健康问题密切结合,基于临床医学、组织工程与康复工程的生物力学以及生物材料力学与仿生力学研究表现出很强的应用潜力和前景。研究力学环境(刺激)对生物体健康、疾病或损伤的影响,实时活体检测分析细胞的力学信号转导及相关信号蛋白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变化,探讨细胞如何感受力学环境(刺激),进而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力学生物学研究是当前生物力学研究的热点。生物力学研究在解决关键科学问题、明确力学因素在人类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作用的同时,致力于发展相关的新技术和新方法,紧密联系临床诊治提出具有生物力学特色的新思路是当前生物力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本届会议期间,专业委员会继续开展了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研究生们参与的热情很高,精心准备。20名专业委员会委员分为4个专家组认真进行点评,最终从35篇参赛论文中评选出13篇优秀论文并发给证书和奖金。

本届会议期间,召开了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会议总结了2009年专业委员会的工作,介绍了本次会议筹备情况,讨论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物力学学科发展报告、2010年专业委员会工作和《医用生物力学》2010年专题等相关工作,决定开始2010第四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的筹备工作。

三、圆满完成了学会交给的学术交流任务

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是学会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2009824~26日在河南郑州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CCTAM2009),专业委员会组织了生物力学与人类健康专题研讨会,圆满完成了学会交给的学术交流任务。这次会议口头交流论文20篇,其中6个为主题报告,14个为一般报告,参会代表30人左右。本次研讨会围绕生物力学与人类健康主题,回顾了一年来我国在心血管、组织工程、再生医学和骨关节临床等领域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在研讨会全过程中,专教授与其他参会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讨论深入,气氛热烈。

回顾2009年工作,我们积极组织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方面为我国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做了一些努力,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有三点体会可以总结:1在全国生物力学大会期间,专业委员会继续开展了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取得很好效果。学术会议的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活动激发了年青学子从事生物力学研究的兴趣和参与学术交流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研究工作的水平和表达研究结果的能力;2)在全国生物力学大会期间,专业委员会试行利用学术会议平台发展新会员。新会员现场填表登记并按学会一届四年交纳会费,当即享受会员参加学术会议注册费的优惠。这一做法取得了很好效果,建议推广这一做法,促进学会的会员发展工作;3)我们之所以能做好上述工作,主要是专业委员会有一支团结合作、学术思想活跃、热心学会工作的中青年专家队伍,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开展学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成效,促进自主创新和学科繁荣以及青年人才的成长。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