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9年12月31日
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力学学会的领导下,在过去的一年里主要组织了以下工作:
1. 组织召开了一年一度的计算地球动力学国际研讨会
作为中国力学学会地球动力学委员会的重要活动之一,2009年7月1~2日,地球科学研究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召开。与会代表均来自国内外知名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的知名学者,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荷兰、法国等国的18名教授或高级研究员和交流访问研究生。包括来自台湾地区的教授,来自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单位的54名相关学科前沿研究的地球科学和计算、信息科学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动力学实验室齐聚一堂,针对一系列计算地球动力学问题及现代计算技术在地球科学中应用的前沿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届学术研讨会首先由中科院院士石耀霖致欢迎词,研讨会主要围绕两个主题开展,计算地球科学问题和汶川大地震所涉及的具体科学问题。石耀霖院士首先回顾了数值地震预测问题的发展状况,对现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做了总结,并对未来数值地震预测工作面临的难题做了展望。随后研讨会按原定计划有序进行。
本届“地球科学研究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地学院和国内外地学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和交流,使我院能够始终站在与国际同类研究水平的同一起跑线上。这样的小型国际会议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计划每年举办一次。来自国内外共计72人,大会发言28人。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自2003年建立以来,已组织召开过7次这样的会议,已经形成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三级组织的一个重要品牌性国际会议。对于提升国际影响力,培养具有前瞻意识的国际性人才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
本届国际研讨会是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自2003年起历届国际学术研讨会的继承和深化。中国科学院计算地球动力学实验室,从2003年以来每年均组织召开一次以上的国际学术会议。2004年以来,研究生院实行夏季短学期制度,在6月中到7月中邀请国外著名学者在研究生院开设短课程。我们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每年在此期间组织计算地球动力学系列学术会议,选择外教在京集中的时间,邀请部分授课的外籍教师,以及国内知名学者,召开小规模、高水平的计算地球动力学问题国际研讨会议,集中讨论计算地球动力学的前沿性课题和解决方法。
7年以来,我们克服经费紧张的局面,采取申请一部分,自筹一部分的方针,多方面筹集资金,坚持将国际研讨会发展成为年度国际学术会议,加强了我们与国内外一流学者的交流,在建立和深化与国外一流大学或学术机构及优秀学者的协作关系,培养我们的青年教师和学生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通过不间断的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的方式,提高了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这次地球科学研究进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促进了地学院和国内外地学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和交流,使我院能够始终站在与国际同类研究水平的同一起跑线上。这样的小型国际会议地学院准备每年开展一次。
2. 由北京大学蔡永恩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石耀霖院士主持,组织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岩石圈结构与大陆动力学专题研讨会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5届学术年会于2009年10月11~14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承办,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地震局、中国气象局等研究院所,高等院校,香港和台湾地区研究团体以及美国、德国等700多篇地球物理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在会议上进行交流与展示。中国力学学会地球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组织了地球内部结构与动力学专题研讨会,参加本专题讨论的专家和研究生超过40人,共29篇会议报告发表在年会文集《中国地球物理2009》上,得到了地球物理学界的好评。
研讨会就国际和国内有关地球动力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讨论,多篇报告涉及2008年汶川大地震。关于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与地震各向异性、青藏高原岩石圈热力学结构、青藏高原冻土层与天然气水合物模拟、龙门山断层应力状态、汶川地震的发生机理与震后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水库蓄水和应力松弛等导致地震触发、台湾地区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菲律宾海板块应力场数值模拟、核幔边界起伏与速度分布、板块俯冲流变及热结构、大陆岩石圈厚度、火星冰晶石混合物流变性质等科学问题在该专题研讨会上进行了热烈讨论。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