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力学学会至2004年已走过了47年的历程,在钱学森、周培源、钱伟长、郭永怀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共同倡导和组织下,自1957年成立以来,中国力学学会在全国广大力学工作者的支持下,在促进学术进步和国家经济发展,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期刊出版、科学普及和继续教育、组织建设等各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断开拓创新,努力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2004年的工作汇报如下:
1.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促进学科发展
1.1大力开展高层次的、多种类型的学术交流活动,形成学科优势
2004年,学会共组织各类学术活动30次,其中国内会议25次,国际学术会议5次。参加学术会议的人数约3700人次,其中国内代表约2500人次,国外代表约1200人次。通过会议交流的论文约5000篇。这些学术活动促进了国内同行以及中外学者间的交流,推动了学科发展,也在国内外力学界树立了中国力学学会的良好形象,同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主要活动如下:
① 第六届世界计算力学大会暨第二届亚太计算力学大会(WCCM VI in conjunction with APCOM’04)于2004年9月5~10日在北京饭店隆重举行。国务委员陈至立给大会发来贺信、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到会致辞。世界计算力学大会是国际计算力学界最高的系列学术会议,规模大、水平高。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国际计算力学学会和亚太计算力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力学学会承办。会议共收到论文1425篇。 其中, 中国441篇(大陆398篇,港澳27篇,台湾16篇),国外984篇,来自五大洲的53个国家。大会分成24个会场在三天的时间内同步进行了分组交流。其中,250多位专家教授组织了89个小型讨论会(Mini-symposium),报告了787篇文章;另有580篇自由投稿的文章进行了小组交流。共计安排了1367个报告。在计算固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多体动力学、生物工程、纳米材料、智能材料、高性能计算、计算力学的数值方法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学术交流的圆满成功。参加会议的来自五大洲的53个国家的代表共1249人,打破了世界计算力学大会历届参会人数的记录,成为我国力学界规模最大的盛会。本次大会无论从学术交流还是社会活动两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大会的组织工作得到了国内、外与会人员的高度赞扬。
通过此次盛会,与会代表亲历其境,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建设面貌的巨大变化,使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和支持中国,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国内学者和国外学者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对提高我国计算力学工作者在国际上的地位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本次大会的筹备和组织工作历时两年多,在此期间做了大量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吸引了许多学者的关注并投入到计算力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提高了我国计算力学的整体实力。另外这次大会是我国力学界举办的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国际会议,我学会通过承办此会取得并积累了丰富的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经验,为今后再承办大型国际会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② 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学术报告会于2004年9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来自各方的力学界代表、郑先生的老朋友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洪友士所长主持开幕仪式。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淀佐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所党委书记何林同志、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发展部经理王伟元先生、国内力学工作者代表黄克智院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朱家鲲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赞扬郑哲敏先生从事科学研究五十余年来在力学和技术科学诸多领域取得的创造性成果,特别是为爆炸力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几十年来,郑哲敏先生不遗余力地致力于我国科学技术特别是力学学科的发展,赢得了力学界和工程部门由衷的赞誉与尊敬。郑哲敏先生先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是国内外著名的力学家。2004年8月郑哲敏先生当选为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合会(IUTAM)执委。
郑哲敏先生在答词中感谢大家对他的美好祝愿。他说,五十年前的今天,他从美国登上赴法国的轮船回国,是他人生的重大转折,从此,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祖国。归国五十年,弹指一挥间,只是为祖国和人民作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却得到了许多荣誉,这是幸运的。在谈到他和老伴几十年相濡以沫、家中三代六人的天伦之乐及兄弟姐妹之间的骨肉亲情时,他说自己是幸福的。正是大家的帮助才有今天,只有和大家在一起,才能涌现人间激情。全场人员对郑先生的讲话报以热烈掌声。
此前,大会组委会收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崔尔杰院士、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局局长张杰院士及各有关高校、有关研究所和海外力学工作者的贺信、花篮、礼品。
接下来的学术报告会分别由白以龙、余寿文、樊菁、余同希、王自强、王礼立主持。洪友士、崔尔杰、谈庆明、曾恒一、李家春、佘振苏、白以龙、赵亚溥、杨卫、虞吉林、周丰峻、段祝平等做了精彩的报告。
1. 2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开展的主要活动有:
① 申办ICTAM2008
中国力学学会是IUTAM (International Union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的会员,IUTAM是ICSU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for Science)的成员,IUTAM每四年一次的ICTAM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Mechanics)大会是世界力学界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约2000人参加),是各国都在努力争办的会议。在国际享有国际数学家大会一样的影响,1988年中国力学学会代表中国争办过此会,但只差一票落选。此会议如果能在中国举行将对推动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扩大中国力学在世界的影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力学学会自2002年初组成申办2008年IUTAM大会(ICTAM2008)的申办专家小组,投入相当大的人力和财力进行申办工作,申办准备工作非常充分,虽最终申办未果,但从中我们也得到很多收获与经验:
a) 在ICTAM2004会议上,郑哲敏院士当选为执委(共8人),程耿东院士当选为大会委员会委员。
b) 进一步团结了华人力学同仁,扩大了国际影响。共有110余位华人代表参会,占总会议人数的十分之一,通过申办活动,加强了我们之间及与国际同仁的联系,扩大了我们的影响,强化了中国力学在国际的地位。
c) 通过这次申办,进一步与IUTAM组织沟通,为今后更深层次参与到IUTAM组织中打下基础。
d) 获得了许多申办大型国际例会的经验。
申办失败可能的原因:①北京2008奥运会向后推迟时间,与IUTAM大会惯例时间太接近,国外代表感觉诸多不便;②西方国家的某些代表对中国的偏见仍然存在,缺乏对中国及中国力学的了解;③中国专家还要更加积极地参与到IUTAM组织及活动中去。
② 第四届国际流体力学学术会议(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luid Mechanics,ICFM-IV)于2004年 7月20~23日,在大连隆重召开。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主任庄逢甘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李家春院士担任组委会主席,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樊菁研究员担任秘书长。美国科学院、工程院、生物医学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冯元桢先生(Y.C. Fung)、美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外籍院士吴耀祖先生(T. Y. Wu)、大连理工大学校长程耿东院士以及德国著名科学家H. Buggish先生和日本著名科学家Yamamoto先生和分别来自中国、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新加坡,意大利,法国,伊朗,俄罗斯等国家的流体力学专家共计121人出席了本次会议,并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通过此次会议检阅了我国流体力学界和学者近年来在流体力学领域中的主要成果,了解了本领域与交叉学科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向和最新成果,例如:在本次会议反映出来的生物力学、高温气体动力学,新的实验测量技术及工程应用的内容;80年代出国的一批中国学者已经在学术上有所建树,通过这次活动,增进了国内外华裔学者间的了解,促进了今后的合作交流和引进人才工作。
③ 国际非均匀材料力学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Mechanics,简称ICHMM)于2004年6月21日至26日在重庆市及长江“神州”号轮船上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传统性的国际会议,它通过11个大会报告及32个分组会议以揭示当今非均匀材料力学的进展。第二阶段则分8个前沿性的研究领域进行专题讨论以探索新的研究方向。
④ 第二届国际多相流、非牛顿流和反应流学术会议于2004年9月10日到12日于杭州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日本机械工程师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清华大学和石油大学联合主办,由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石油大学和浙江大学共同承办,并且和中国测量学会、日本多相流学会与浙江大学主办的第四届国际多相流测量技术会议联合召开。大会共有来自比利时、中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英国、美国和中国香港的共约190名代表参加。
通过这次会议,国内代表和国际同行在多相流、非牛顿流和反应流的基础理论、数值模拟、测量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使我国专家,特别是广大的年青学者和研究生,可以不出国门了解世界上的研究前沿,面对面地直接和国外专家进行交流讨论,并且锻炼了他们的交流能力,从而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研究水平。同时国际同行了解了我国学者在上述领域的研究进展,提高了我们国家的声誉和我国学者的学术威望。进一步展示了我国在这个领域内组织国际会议的能力。
2.出版高质量学术期刊,为繁荣力学事业做贡献
期刊是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工具,是培养人才的园地,是记载科学成果的载体。中国力学学会一向重视对期刊的领导和管理,选聘最优秀的学者担任各期刊主编。
随着学会主办的期刊队伍的壮大及学术水平的提高,近两年又有4种由大学和研究所主办的期刊加入到学会主办的期刊行列中。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中文期刊有12种,英文期刊有3种。多年来,这些期刊在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高期刊的学术水平,改进出版质量,是我国力学学术期刊的主体力量。
由于学会期刊队伍和学术水平的不断壮大和提高,已形成了规模效应,使得许多大学和研究所主办的力学刊物不断加入到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期刊队伍中。目前共有15种期刊,全部为核心期刊,有6个被EI检索,2个被SCI检索。 被EI检索的期刊有: 《Acta Mechanica Sinica》,《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爆炸与冲击》,《工 程力学》,《计算力学学报》,《岩土工程学报》。被SCI检索的期刊有: 《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 Acta Mechanica Sinica 》,其中《 Acta Mechanica Sinica 》被SCI核心检索(CDE)收录。《 Acta Mechanica Sinica 》编辑委会国际化,并从2005年起将在德国Springer出版发行,有利地提高了该刊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3.科学普及
力学知识的普及和力学教育水平的提高,是关系力学发展的根本性大事,是培养优秀力学人才的基础,所以必须认真搞好这两项工作。2004年,学会除了成功的组织了“海峡两岸力学科普交流会暨中学生力学夏令营”及“第五届全国周陪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以外,还积极筹备2005年海峡两岸力学交流暨中学生力学夏令营。
● 2004年海峡两岸力学科普交流会暨中学生力学夏令营 于2004年7月12日至7月18日在台湾省台中市逢甲大学举行。以上海交通大学洪嘉振教授为团长的大陆代表团一行28人参加了此次交流活动。代表团中教授13人,学生15人,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湖南、黑龙江等地。活动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
活动期间,大陆代表团除了在逢甲大学进行交流、参访以外,还访问了台湾大学力学所、台中一中、成功大学等单位。两岸力学工作者以及中学教授就两岸的力学科普、教学与科研、中学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中学生夏令营是本次活动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两岸中学生在夏令营中进行了力学笔试竞赛和防震科技的动手制作比赛,并展示了各自的科技制作作品。
在台期间,代表团还与台湾力学学会理事长成功大学的欧善惠教授、秘书长许泰文教授就两岸力学学会进一步紧密合作、以及下一届两岸力学交流暨中学生力学夏令营举办的有关问题等进行了磋商,双方一致认为,这样的交流形式很有意义,对共同创建良好的力学科普教育模式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商定第九届海峡两岸力学科普交流与中学生力学夏令营将于2005年7月在大陆湖南长沙举行。
此项活动自1996年开始,由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台湾力学学会每年轮流在大陆和台湾举办,目前已成功举办了六届,这一活动对于普及力学知识,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加强全国各地及海峡两岸的教育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海峡两岸已建立起长期友好的协作关系,并把这项工作列为固定议事日程。多年来,该项活动稳定发展。
● 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
由于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是工科院校中机械、土木、建筑、航空航天、汽车、冶金等不同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更是我国理、工科院校力学系的必修基础课,中国力学学会从1988年开始举办“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每4年一次,从1996年起,这项活动更名为“周培源全国大学生力学竞赛”,由中国力学学会和周培源基金会联合举办。这项竞赛活动,实际上是对各高等院校力学基础课教学的检验,受到了各有关院校的重视。并有许多获奖学生因此而获得免试攻读研究生的资格。2004年举行了第五届全国周陪源大学生力学竞赛,是历届竞赛中规模最大一次,报名人数达到7617人,超过了前四届报名人数总和。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力学学会的协助下,竞赛的初赛于2004年9月25下午在全国35个主要城市设立的211个考场同时举行,经过角逐,现已挑选出33名初赛优胜者将于12月4日进京复赛,比赛将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7名,三等奖20名,优秀奖70名。
4.获得的奖励
今年学会工作获得的主要奖项为:
① 学会被民政部评为全国先进民间组织,这是建国以来首次在全国范围内表彰做出了优异成绩的先进民间组织,共从全国26万多个民间组织中评选出84家全国性先进民间组织;
② 《力学学报》获得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奖和中国科协重点资助,《力学与实践》获中国科协重点资助,《 Acta Mechanica Sinica 》获中国科协重点资助,中国科学院一等奖和国家自然基金委重点支持。
5.2005年工作计划
2005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学会改革工作,抓住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学习关于建设学会社团认可价值体系工作的理论,一方面不断提升学会的社团认可价值,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的把更高的学术价值赋予学会的会员,以及本学科的工作者。其中要特别突出两个机制的建立。一个是服务机制,面向所有会员提供的普遍服务机制。从学会具体来讲就是充分利用学术期刊,学会的网站,促进学术交流,为会员提供更多的服务,使科技工作者通过加入力学学会能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学术交流能力与社会知名度。另一个是信誉机制,积极发展具有顶尖学术水平的会员,考虑一些办法包括评选各种奖项来吸引人才,扩大学会的影响,并不断提高学会在国内外的声誉,同时也就更加促进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2005年中国力学学会具体的重点工作有:
① 积极做好开展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的发展工作,制定一系列会员制度,为会员提供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促进学术交流。同时,制定合理的会费标准,保障学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② 办好中国力学学会2005学术大会。为了更好地组织中国力学界各专业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不同专业之间的相互借鉴和交叉,从而促进中国力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借鉴国内外学术交流的不同方式,适应学术交流的新特点,中国力学学会将于2005年8月26日-28日在北京举办“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CCTAM 2005)”,并计划今后每隔2年举办一届“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5学术大会设置分会场20余个、专题研讨会40余个,参会专家预计1000人,这是中国力学界的一次盛会。学术大会形式采用主会场和分会场相结合,会议将包括大会邀请报告、专题邀请报告、分会报告、小型专题讨论会、青年学术沙龙等多种交流形式,大会报告为具有前瞻性的和指导意义的综述性报告,不在多,而在精,主要由学术大会的学术委员会约请。分会场报告以研究论文为主,由各学科专业委员会负责举办,分会场报告分为邀请报告和论文报告,邀请报告为该领域有重要影响的报告,由分会场组织者约请;论文报告由参加会议的其他学者提交,大会学术委员会给予审定。同时欢迎个人举办某一主题的小型研讨会,主题由主办人确定,不应与已有的各专业委员会的主题重叠,在人数上还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每个小型研讨会的人数不得低于20人。另外,要鼓励年轻人多作报告,多组织研讨会。
③ 办好第四届泛太平洋地区流变学国际会议(PRCR4)。PRCR是泛太平洋沿岸所有国家参加的每4年召开一次的流变学国际学术会议的简称。这些国家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墨西哥、韩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新加坡和泰国等。我国从1994年开始申请PRCR的主办权,直到2001年才获得批准。PRCR4是我国流变学学科领域至今为止申请到的最大规模的国际学术会议。除了亚太国家以外,还有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际流变学专家将出席此会,并作大会邀请报告。他们中有现任世界流变学会主席、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Prof. Ken Walters, F.R.S;世界流变学会派驻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学会的唯一代表、美国的Prof. L.G. Leal;现任世界流变学会秘书长的欧洲流变学会主席、德国的Prof. M.H. Wagner;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的Prof. Roger I. Tanner;等一大批国际流变学知名教授和其他一大批国内流变学专家、教授。PRCR4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举办;湘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和《Applied Rheology》国际杂志社等单位负责承办。会议将包括大会特邀报告、专题邀请报告、分会报告、技术参观等多种交流形式以及流变测量仪器展览。
④ 申办第十二届国际断裂大会(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cture)。由中国力学学会牵头,协同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同合作申请2009年“第十二届国际断裂大会(ICF12)”在中国北京举办。申办报告正在准备中,将于2004年年底向ICF11执委会递交。国际断裂学会(ICF)是国际上最大的断裂学科的学术组织。促进在断裂、疲劳、材料强调等领域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的国际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发展破坏―安全的设计方法,增强相关学科的信息交流。1977年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航空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经中国科协批准,加入该组织。1988年中国材料学会也加入。中国学者三次担任该组织的副主席和多届的ICF理事会的执行委员。中国的断裂学科已在国际断裂研究方面已占有一席之地,某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在国内从事断裂研究于应用的队伍在2000人以上。多项关于材料韧性及结构缺陷评定的研究成果已列入专业国家标准,对推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但迄今为止,这一事关国计民生、社会生产安全的学科未曾在中国这样一个重要的发展中国家举办过国际断裂大会。因此,此次会议的申办工作意义重大。
⑤ 积极准备召开“力学与东北振兴”学术会议。为了贯彻和落实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号召广大力学工作者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贡献,中国力学学会继2001年成功举办“力学与西部开发”会议之后,拟定于2005年7月初在哈尔滨召开“力学与东北振兴”学术会议。会议将就东北地区的工业在调整、改造中存在的力学课题展开讨论与交流。会议议题包括装备制造业及原材料工业,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石油化工与钢铁制造,新材料与高新技术产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等等。希望通过此次会议,进一步促进力学与产业界的融合,为提高力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起到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