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4年09月15日
魏悦广
陕西省渭南人,西安矿业学院力学师资班毕业,1992年在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固体力学博士学位。1992-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中国科学院副研究员。
魏悦广的研究工作主要有:
1.复合材料压缩塑性失稳与分叉研究。
复合材料压缩失稳问题60年代由美国学者Rosen提出后,一直是一个国际难题,魏悦广通过对实验现象进行细致的考察,认为复合材料破坏主要是由于纤维塑性失稳引起的,他按照纤维塑性失稳观点进行理论分析,尽管难度很大,但最后他成功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得到了理论与实验定性、定量符合的研究成果,由他所预测的复合材料折带破坏模式,被美国国际损伤力学杂志(Int. J. Damage Mechanics)设计为它的封面,沿用至今。
2.断裂理论与断裂准则研究。
无论是在航空、航天、核工业等高科技领域,还是在国民经济中诸多方面,断裂问题都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裂纹起裂与裂纹扩展准则的建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魏悦广和王自强研究员合作,首先针对大范围屈服时双参数准则的不适应情况,深入分析了裂纹顶端弹塑性高阶渐近场,精确地求解了前五阶高阶渐近解答,同时证明了二十阶渐近解只有三个独立特征值,在此基础上提出J-K断裂准则。由该准则预测和材料断裂性能曲线与已有实验吻合得很好。对于扩展裂纹尖端弹塑性场的有限元计算,他采用自己设计的双扇形单元区(它克服了以往所采用的矩形密集单元区无法刻划裂纹尖端奇异的缺点),精细而成功地模拟了扩展裂纹尖端弹塑性场,进而提出了扩展裂纹尖端弹塑性场的三参数表征。该项研究成果于1993年6月应美国Brown大学和California大学邀请作专题报告(由合作者王自强研究员报告),受到国外同行专家的赞誉,认为是断裂力学的一个重要进展。另外,魏悦广还对巷道洞室的弹塑性失稳(塌方)这一世界工程界十分棘手而且耗资惊人的问题进行了理论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对巷道洞室的合理支护与维修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在这方面他发表论文6篇,其中论文“巷道、洞室的三维弹塑性失稳研究”1988年荣获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研讨会优秀论文奖。
魏悦广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谦虚的作风,善于和同志(包括他的导师)团结合作。由于他的出色工作,在博士后工作阶段荣获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吴承伟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学 历
地 址 大连理工大学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116023
编 码
电 话 0411-84706353
电子邮件 cwwu@dlut.edu.cn
简 历:1987年获清华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88年大连理工大学工作,1990年晋升副教授,1992年晋升教授。
研究领域:以工程力学为基础, 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开展交叉学科的研究。在电流变智能材料方面:提出了非欧姆导电模型,解决了“电流密度、剪切强度”与“电场强度、频率”之间理论与实验长期不符合的问题,引起国际学者们强烈注意,被称为“最成功模型之一”, “给了电流变现象的机理更为实际的深刻理解”;在摩擦学方面提出了真实粗造表面润滑接触的接触因子模型, 被国内外学者大量引用,认为“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部分膜模型”,在计算力学方面首次将参变量变分原理引入了润滑力学,并提出了相应的二次规划算法,发现了润滑界面滑移与油膜破裂的本质联系, 与他人合著中、英文专著各一部;在复合材料研究方面获国家专利1项;在燃料电池方面从事结构材料和制造工艺力学的研究。
论 著:累积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 用SCI检索系统发现, 论文近5年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上被91篇其他作者的论文引用, 单篇引文引用申请人的论文最高篇数为6篇,近五年累积引用申请人论文166篇次。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