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0年07月28日
1、江体乾教授
江体乾,男,1930年生,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历任中国力学会,中国化学会流变委员会主任委员(1995-2003),副主任委员、委员(1985-1995);国际流变学会(ICR)中国代表(1985-2003),中国力学学会理事(1992-2003),PRCR 国际委员会委员(1997-至今),《力学学报》第五、六、七届编委(1992-2004)。
他在我国最早研究非牛顿流体传递过程并已形成特色,尤其是传质研究。1988年获得国家教委(甲类)科技进步二等奖。
他在国际学术界率先发表了一套石油压裂液胍胶的论文,证明凝胶类物质具有壁滑移现象。这一结论数十次被以后的国外学者所引用。
他在国内首先开发出粘弹性流体带分数阶导数的本构方程(修正Maxwell方程)。1988年,又在Rheol.Acta上发表了修正Jeffreys模型,引起国际学术界的关注。
他用流变学观点提出必须考虑聚合物注射成型加工中弹性和剪切速率的影响,并指出以前文献中的粘度仅是零剪粘度,开创了RIM流变学研究的先河。
他开辟了血液流变医疗技术新方向,推进流变学在血液脂蛋白净化领域的研究应用。
(根据本人的申请材料由流变学专业委员会整理)
2、韩式方研究员
韩式方,男,1935年生,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粘度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美国流变学会会员,德国应用数学和力学学会( GAMM )会员。
韩式方研究员从事非牛顿流体力学的研究和应用28年。主要创新性贡献有:1、在共转随体导数观点基础上,引入新的简单流体概念,创立和发展了液晶高分子-各向异性粘弹流体共转导数型本构方程的连续介质本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开拓了研究各向异性非牛顿流体力学的新方向,其重要创新成果集中总结在专著(韩式方,科学出版社,2008)中。在所构建的共转导数型本构方程基础上,成功地研究了该各向异性流体的流变学和流体力学问题,如第一、第二法向应力差的特殊流变学行为、非对称应力张量对物质函数的影响、熔体挤出时的反挤出胀大和各向异性流体流动稳定性等,并解释了一系列实验发现的液晶高分子溶液特殊流变学现象机制。该连续介质理论适应于液晶高分子-各向异性粘弹流体情形, 创造性发展了适用于低分子液晶的Leslie-Ericksen理论, 同时显著区别于Volkov-Kulichikhin 理论。2、首先提出了计算机智能解析新方法,应用改进的康氐(Kantorovich)变分法和谱方法等数学方法,与计算机符号运算软件,如 Macsyma, Maple等结合,成功地研究了非牛顿流体力学和流变学问题。3、引入“准衰退记忆”概念,创建非牛顿流体扰动本构方程理论, 建立和发展了与经典理论有显著区别的流动稳定性理论, 创立了非牛顿流动稳定性研究的新方法 。
(根据本人的申请材料由流变学专业委员会整理)
3、杨挺青教授
杨挺青,男,1934年生,华中理工大学教授;曾任华中理工大学力学系系主任(1985~1994),湖北省暨武汉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理事长,高等学校工程力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第四、五届常务理事,教育委员会第四、五届副主任委员,《力学学报》第五、六、七、八届编委(1990~2007),《固体力学学报》第三、四届副主编,第五届编委;Acta Mechanica Solida Sinica 副主编(1991~1995;1995~1999),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流变学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第三届、四届副主任委员。
(根据本人的申请材料由流变学专业委员会整理)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