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东强
(上海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 200072)
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第三届海峡两岸船舶、海洋工程与环境、能源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于2011年9月19至21日在西安理工大学召开。会议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西安理工大学、台湾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上海《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杂志社、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上海造船学会船舶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
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发起,并于1987年在广州召开首次会议,随后按一年一届的频次举行;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发起,并于1984年在广州召开首届会议,随后按2或3年一届的频次举行,1997年起与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合并召开;海峡两岸水动力学研讨会由《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与海峡两岸数家高校联合发起,分别于2008年和2009年在济南和基隆召开了两届会议。2011年,三个会议合并在同一会场同时召开,大陆地区42家单位的140余名代表和台湾地区6家单位的2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盛会。
9月20日上午,简短的开幕式在西安理工大学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在主席台就座的有:《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主任和主编吴有生院士,编委会副主任陈国谦、戴世强、缪国平、张红武等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李万红处长,江苏大学校长袁寿其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郭烈锦教授,台湾海洋大学陈建宏教授,台湾大学蔡进发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周孝德教授,校长刘丁教授。开幕式由戴世强教授主持,吴有生院士致开幕词,刘丁校长致欢迎词。吴院士强调了水动力学工作者在推动学科发展的同时,要适应国家重大的需求。刘丁校长则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的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状。接着,李万红处长做了水利科学与海洋工程学科项目申请、评审情况及2012年项目指南的主题报告。
会议期间,共交流了8个全场大会报告和按主题划分的77篇小组报告。开幕式和闭幕式上大会报告分别是:
周孝德(西安理工大学):太子河流域水生态承载力研究;
缪国平(上海交通大学):船型演化与船舰水动力学基础共性技术研究;
邱逢琛(台湾大学):串列式双振动翼水动力特性之研究;
郭烈锦(西安交通大学):气液两相及多相流相界面非线性动力学形为研究;
江恩惠(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下游洪峰增值研究综述;
郭真祥(台湾大学):风力发电机流场计算之研究;
黄跃飞(清华大学):基于PAT修复物理试验的BTEX迁移转化模拟及过程控制思路;
黄强(西安理工大学):发展中的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第二十三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文集》收录了大陆作者的97篇论文,总计714页,由吴有生、刘桦、程文、周连第任主编、海洋出版社正式出版(ISBN 978-7-5027-8084-5)。《第三届海峡两岸船舶、海洋工程与环境、能源工程水动力学研讨会论文文集》收录了海峡两岸作者的38篇论文,并以光盘的形式公开发行。两本文集的内容涵盖了水动力学基础、计算流体力学、水动力学试验与测试技术、工业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动力学、海岸环境与地球物体流体力学、水利水电和河流动力学等七大主题。
9月19日晚,《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辑委员会召开了六届三次会议和七届一次会议,40余名编委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编委会副主任缪国平教授主持。执行主编周连第教授代表编辑部向与会代表做了工作报告,报告内容分为十个部分:两刊编辑出版工作、国内水动力学研讨会的组织、海峡两岸水动力学研讨会的组织、ICHD-2010的组织、周培源水动力学奖的评审、联合体的发展、编委会和编辑部工作逐步规范化与电子化、经费情况、经验和体会以及今后四年的工作展望。接着,通过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了第七届执行编委会。最后,与会的编委就工作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表示将共同努力,充分发挥联合体办刊的优势,为把刊物办成著名的国际刊物而持续奋斗。
9月20日中午,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水动力学专业组在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召开了会议,8名新老组员出席了会议,组长颜开研究员主持了会议。会议回顾了上届专业组的主要工作,研讨了本届四年任期内的主要工作设想。与会组员一致认为本届专业组应继续发扬专业组优良的学术传统,努力推动水动力学学科的国内和国际交流工作,培养年轻的水动力学工作者。
在闭幕式上,《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编委会副主任缪国平教授致词。缪教授认为本届会议的特色体现在“顺势求同、明道求真、务实求是、创新求变、互动求诚”。编委会副主任戴世强教授认为,本届会议是学术气氛最为浓厚的一次。从年近八旬的资深编委李玉成教授到初出茅庐的研究生们,无不全身心地投入了学术讨论中。会议代表一致认为,这是一届卓有成效的盛会。大家对本届会议的东道主西安理工大学的精心组织表示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