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8月16日《自然》杂志精选

发布日期:2012年08月20日

一种新型抗癌目标
这篇论文介绍了癌症基因组中附带损伤作为新型治疗策略一个可能基础的概念。Ronald DePinho及其同事研究了在功能上冗余的、具有做家务作用(比如说在细胞代谢中)的成对的乘客基因。他们假设,癌症中包含这样一个基因的基因删除(由于靠近肿瘤抑制基因而造成的附带损伤),可能会将癌细胞(而不是正常细胞)的一个选择性弱点暴露于由第二个基因编码的蛋白的药理性抑制。他们对糖酵解酶ENO1 ENO2演示了这一概念。染色体1p36上的ENO1 基因在成胶质细胞瘤中经常被以纯合子方式删除,在这项研究中被发现使具有1p36删除的神经胶质瘤细胞对ENO2或一种小分子烯醇酶抑制因子的抑制产生敏感性。他们进一步分析了现有的癌症基因组数据集,以寻找成对的、冗余的做家务基因的其他例子,其中的一例位置靠近经常被删除的肿瘤抑制基因,说明这一概念也许具有普遍适用性,并且还能提供新的治疗机会。
皮层中间神经元的不同类别
皮层网络由一系列神经细胞组成,其中包括多种类别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皮层内抑制是正常脑功能所必需的,但我们对神经元亚型的具体作用却知之甚少。
来自Mriganka Sur小组和Yang Dan小组的两篇独立论文研究了激发小鼠视觉皮层中不同类别中间神经元的功能性后果。利用各种不同方法,两篇论文都表明,激发表达小清蛋白的中间神经元相对于激发其他类别的中间神经元来说,对单一和成群的激发性细胞的反应性能具有截然不同的影响;同时来自Yang Dan小组的论文还发现了对清醒的小鼠的视觉行为的影响。
可用于量子计算的核自旋
核自旋越来越被认为是量子计算机的有效要素:与电子自旋不同的是,它们是与环境很好隔离的,这是实现稳定量子相干性的一个有利条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应对和操纵这些自旋。现在,Romain Vincent等人让这类应用离我们更近了一步:他们发现,内置于一个单分子磁体中的一个金属原子的长寿命核自旋状态能够以电子方式被读出来。他们观察到了长寿命的核自旋——寿命长达几十秒,并且能够确定自旋状态的动态。
神经细胞彼此之间的差别
脑的复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神经细胞类型的多样性,但我们对每个类别内的神经元在功能上的差异仍然很不了解。以嗅觉系统为关注焦点,Troy Margrie及其同事现在报告说,属于同一小球、因而从同一气味受体接收输入的僧帽细胞表达相似水平的HCN2离子通道亚单元,因此具有相似的神经可激发性。与其他小球相联系的脑回路中的僧帽细胞具有不同的生物物理活动,说明一种给定形态类别的神经元之间的内在多样性,可能反映了局部回路对于它们所处理的、有微妙差别的信息的功能性适应。
NLRP6蛋白是传染病的一个治疗目标
以前的研究表明,NOD-样受体NLRs NOD1NOD2NLRC4 NLRP3通过激发帮助清除感染源的信号通道来对病原体和微生物配体作出反应。NLR家族中另一成员NLRP6的作用一直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NLRP6被发现有一个很不相同的作用:抑制炎性信号,从而在感染过程中促进细菌传播和在组织中繁殖。这表明,NLRP6激活的治疗性抑制可能会有利于治疗传染病。
Apelin受体在心脏病中的双重作用
G-蛋白耦合受体GPCRs)已被广泛认为与心脏功能的控制有关,在这项研究中,它们当中的一个,即APJ,被发现是在心脏从收缩性增强到心脏衰竭转变过程中所涉及的一个双功能受体。作为对其配体Apelin(已知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的反应,APJ介导适应性重塑,而依赖于Stretch但独立于ApelinAPJ激活可解释病理性重塑。因此,Stretch和配体依赖性APJ激活诱导产生截然不同的细胞内信号作用级联。
QSOX多酶复合物的结构
Quiescin巯基氧化酶QSOX)是一种多域氧化酶,催化二硫化物形成,抑制二巯基化物/二硫化物中继——这些任务一般是由两个或更多蛋白完成的。现在,来自一种锥体虫的一个完好QSOX酶和一个哺乳动物QSOX酶的X射线晶体结构已被确定。所获得的这些结构和随后的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在QSOX通过酶上的多个氧化还原活性点中继二硫化物键时,发生了很大的构形变化。
(转自:科学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