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编委会工作总结

首页 > 编委会工作总结 > 岩土工程学报

2011年《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02日

在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和主办单位中国力学学会的关心下,在承办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的编辑出版工作顺利完成,现将学报一年来各方面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1年期刊的出版发行情况
2011年期刊共出版正刊12期,发表文章300多篇,增刊2期,发表文章200篇,共计发表论文500多篇,页码达3000页。每期正刊的发行量2000册左右,全年共计约发行25000册。在做好纸版期刊的出版发行的同时,编辑部注重期刊电子版的发布和传播工作,及时向各合作的数据库提供文摘和全文,保证了期刊在网络媒体上的快速传播,扩大了期刊的学术和社会影响。
二、2011年《岩土工程学报》的组稿和选稿情况
2011年期刊组织正刊投稿1500篇左右,组织了增刊投稿200多篇。所有选用稿件均经过严格的审稿程序,主要包括稿件的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外审和常务编委终审。全年共聘请了近700位同行专家,组织近2000次稿件同行专家外审。经过审理,全年共选用正刊稿件近300篇,占全年受理稿件的20%,退稿1200篇左右,占全年受理稿件的80%。在期刊组稿过程中,充分发挥学报编委会的学术领导作用,期刊编委的审稿和常务编委的定稿对期刊学术质量把关起到决定作用。在欢迎老专家向期刊投稿的同时,特别鼓励青年学者向期刊投稿,大力培养青年作者和读者。
三、2011年期刊编辑出版工作和网站的建设
1、跟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大工程动力灾变》“强地震动场、地下结构抗震、高坝抗震”项目群,组织高水平的稿件16篇。
2、建立了期刊过刊全文数据库,文章的点击率和下载率迅猛增长。在期刊2010年改版的网站和2010年升级的在线期刊系统的基础上,将期刊自1979年创刊至2010年间共5000多篇论文的文题、摘要等检索元素和PDF全文录入数据库,并对全文数据实行免费开放和免费下载。全文数据库建立1年不到的时间里,论文的点击数已达1345768次,平均每天的点击数达4019次,论文的下载已达43054次,平均每天的下载数达120次。期刊在中国知网每年的下载数约180000次,简单估算,全文数据的建立和开放,期刊论文的传播量约增加25%
3、开发了期刊现刊自动上载的软件,大大提高了效率,保证了期刊电子版及时发布。
4、在编委会主任和主编的指导下,制定了黄文熙讲座活动开展细则和岩土工程学报编委会章程等文件。
四、2011年期刊的学术活动开展和参与情况
1、完成了期刊2011年黄文熙讲座的出版并举行了讲座报告
2011年期刊的黄文熙讲座主讲人是殷建华教授,201149日组织了黄文熙讲座报告,期刊编委和岩土专业的专家学者200多人参加了会议,很好地促进了学科的学术交流,扩大了期刊在岩土专业领域的影响。同时通过编委投票选举了期刊2012年黄文熙讲座的主讲人为清华大学的张建民教授。期刊的黄文熙讲座已经成为了一个有较大影响的品牌栏目和讲座,在它的带动下,一些兄弟期刊和兄弟单位纷纷在岩土专业领域开办了讲座,大大地推动了本学科的学术交流和发展。
2、组织编辑参加期刊所属学科专业和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专业的学术活动
组织编辑9人次参加岩土力学与工程方面的学术会议,组织编辑7人次参加编辑出版业务方面的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通过会议,一方面,编辑掌握岩土力学学科各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了解专业领域的重大研究项目的情况和研究进展,了解专业领域重大工程项目的情况和建设进展,另一方面,加强编辑与岩土力学专业领域专家的沟通和联系,扩大和巩固了期刊优质稿件来源和审稿专家人群。同时也提高了编辑部成员的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素质。
3、期刊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共同主办了首届岩土类及相关专业期刊编辑工作研讨会。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会议于201149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北京、重庆、武汉、洛阳和南京等地的11个岩土类及相关专业的学术期刊共3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通过交流,有力地促进了岩土类及相关专业期刊工作的发展。
五、2011年学报工作取得的荣誉
12011年《岩土工程学报》继续保留被国内各著名数据库收录和美国工程索引(Ei)核心版收录。
22011年《岩土工程学报》被中国学术期刊评价委员会评为“RCCSE中国最权威学术期刊”,并排名前列。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