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激波与激波管

2012年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3年01月15日

2012年中国力学学会激波与激波管专业会员会在力学学会的领导下,以活跃学术研究、引导学科前沿和培养年轻人才为目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
专业委员会于201271316日在浙江理工大学成功召开了“第十五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来自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浙江理工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院校的10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收录学术论文95篇,分为7个专题:超燃冲压发动机与燃烧反应流、爆轰波及爆炸波的机理与应用、超声速与高超声速流动、激波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R-M不稳定性、实验设备与测量技术、数值模拟研究、多相流中的激波以及激波的多学科交叉,集中体现了我国近几年来在相关领域内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
专业委员会非常重视这次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专门邀请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乐嘉陵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姜宗林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谭多望研究员和中国科技大学近代力学系罗喜胜教授为大会作特邀报告。特邀报告涵盖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分别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我国在相关领域内所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精彩的报告大大地激励和鼓舞了参会的每一位代表。
专业委员会旨在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办成年轻人的学术交流舞台,特别重视号召年轻代表和研究生参加,让他们在会议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同大家一起讨论,从中得到锻炼,从而促进我国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因此,专业委员会一方面尽最大可能降低研究生的参会费用,同时,还特意将会议时间选择在暑假,让高校的老师和学生有时间来参加。在本次大会上,发表论文的年轻代表的人数在三分之二以上。
二、专业委员会召开全体工作会议。
2012714日,在浙江理工大学,召开了全体工作会议,绝大多数委员在百忙之中出席了会议。会议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对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目的是让以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同时,还确定了下一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的承办单位。为了提高办会质量,承办单位通过竞选产生。共有三家科研单位申请承办下一届会议,他们在工作会议上分别作了申请报告。经过所有委员的慎重考虑,最后通过投票表决,确定下一届会议的承办单位为总参工程兵科研三所,会议时间为20147月。吸收高级专业人才是本届委员会的工作重点之一。在这次会议上,专门邀请窦华书教授出席。窦华书教授是国际激波学术界知名专家,于20119月作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浙江省“ ”特聘教授,目前担任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的学科带头人。专业委员会还专门向中国力学学会提交了“关于增补窦华书教授为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成员的申请报告”,等待中国力学学会的批准。
三、专业委员会制定了20132014年的学术活动计划。
向中国力学学会提交了在2013年全国力学大会期间召开“激波与激波管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的办会申请。“激波与激波管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两年一次,自2007年开始与全国力学大会同时间进行,和“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隔年交叉召开。会议采用邀请本专业委员会成员和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会的方式,目的是交流激波与激波管研究的最新进展。届时召开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专委会的工作计划,协调下一次的全国学术会议组织与进展。专业委员会非常重视这两个全国性的学术会议,要努力办成“精品会议”。
四、专业委员会积极举办和参加各项国际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与发展。
“第六届海峡两岸激波/旋涡相互作用学术研讨会”于2012759日在贵州召开。这是由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和台湾国立成功大学共同发起的每两年一次在大陆和台湾省轮流召开的国际会议。本届研讨会正式代表48人,台湾方面21人,大陆方面27人。其中学生和青年科研人员代表约占2/3。本次研讨会共计录用36篇学术论文。与会代表普遍反映,会议报告反映了海峡两岸激波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达到了学术交流的目的。“第一届高温气体动力学国际会议”于2012101417日在北京召开,国内外相关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参加了会议。本次国际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高温气体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专业委员会积极支持协办,多位专委会委员出席了会议并作了大会报告,保障了大会的成功召开。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