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科技日报】“我们生逢其时,责任重大”——习近平考察中科院引起强烈反响

发布日期:2013年07月19日

717日,习近平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这是习近平同当年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和应用的3位院士交谈。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与总书记面对面,畅谈科技问题,已经是第二次了。”718日,当中科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李振声与科技日报记者谈到头一天与习近平总书记座谈时,仍难掩激动。
“第一次对话是2011年春节前夕,他到家里看望我,就坐在这位置。”李振声指着自家的黄皮沙发说道:“总书记一直关注中国粮食的持续增长问题,昨天,我又汇报了中科院50年盐碱地治理研究成果并提出建议。总书记对科技创新寄予厚望。” 
7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科学院考察工作。“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总书记的殷切期盼也引起了科技界的共鸣。
和李振声一样,与习近平交谈的还有当年参与对撞机建设的叶铭汉、方守贤、陈森玉3位院士。“总书记来到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谱仪控制室,与我们交流、合影,并对我们40年工作的成绩给予了肯定。”82岁的方守贤回忆说,“上个世纪我国提出发展高能物理时,有人曾担心,高能物理会不会成为昆仑上的雪莲,一支独放,但事实证明高能物理是百花园的牡丹。” 
对此,陈森玉也有同感:“早年我们比较注重跟踪,研制第一代对撞机是快速进步,后来我们进入跨越式发展,现在国民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中微子实验探测取得的成果充分表明,通过数十年积累,我国科技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刚才我还和同事研究总书记提出的‘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感觉担子很重。”
“根本问题是创新人才。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人生理想融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奋斗中,因此年轻人还要发扬‘两弹一星’的拼搏精神。”方守贤说。 
“总书记来中科院考察,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鼓励,同样也是鞭策,高能所要在几代老科学家奠定的平台上,再迈几大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告诉记者,所里刚刚召开了传达总书记讲话的座谈会。 
令王贻芳印象深刻的是,总书记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创新,提出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就意味着科研工作不能仅仅是简单模仿、跟踪,我们参考、引进国外的技术成果,很容易落入跟着别人走的老路。在大科学装置建设等科研过程中如何创新,是科研院所的生命线。我们不能只做技术输入国,也要成为技术的输出国。总书记同时也强调,要坚决扫除影响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体制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评估方法,改变过去不适合科学发展和创新的一些做法。”
“要想将来走在别人前面,必须现在就行动。”王贻芳认为,虽然我国在某些科技领域能做到国际一流,但总体水平还有差距。在昨天的座谈中,总书记提出了“四个率先”,即率先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发展,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率先建成国家高水平科技智库,率先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对此,王贻芳表示:“建设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就要在创新思想和学术方向引领未来,不仅出人才出成果,还要建设一流的平台和设施。这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希望通过几十年努力,最终可以实现。” 
“中科院贯彻‘四个率先’,落实在农业方面主要是做到‘生产有潜力,成果能转化’。如果说农口关心的是‘明天’的事情,我们要做的是‘后天’的事情、超前的工作,要敢于啃硬骨头。科技界要牢记责任,不辱使命,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实现强国富民。”李振声说。 
“中国的经济转型要从要素驱动尽快转变为创新驱动,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总书记的讲话让我很受启发。”在17日座谈会上发言的中科院院士潘建伟给记者举例说,晚清时期,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大概占到全世界的20%以上,是世界上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但体量大不等于强大。只有不断增强科技创新活力,积极回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科技发展提出的新要求,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才能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从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 
当天的座谈会上,有位学生代表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中国科学院大学刚刚毕业的冯端博士。她对记者说:“在座谈会中,总书记不时插话提问,就像跟同行交流一样,非常朴实真诚。他在总结发言中高瞻远瞩地提出科技界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总书记对科技很关注,国家支持力度也大,我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更加有底气了,我要踏踏实实做科研,特别是要做自主创新的工作。” 
总书记在临别时,有一群研究生围拢过来,向他问好。这其中就有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读博士宋琪。“总书记关心地询问了我们很多问题。他对同学们说,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宋琪说。 
“总书记来考察,我很激动,赋词一首。”高能所党委书记王焕玉为记者念道:“任重路漫,群英同愿,理实交融,万马战犹酣……出妙策,成果惊人间,中华梦圆。” 
“这不仅是我们的‘高能梦’,也是科技界的中国梦。”陈森玉说。


 

(原载于科技日报718日第一版)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