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8日
2015年10月18-20日,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与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北京国际力学中心参与协办的超润滑基础研究与应用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uperlubricity: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s)在北京顺利举办,来自国际知名摩擦研究组、清华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微纳米力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力学学会等近200位师生到会交流,旨在深入交流从纳米尺度到宏观尺度超润滑各方面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而凝练出摩擦领域重要但又悬而未决的问题。
首先,微纳米力学中心主任郑泉水教授致开幕词,他对各位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本次会议的背景和参会人员。
随后,专家学者围绕超润滑相关领域研究分别作主题报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来自瑞士巴塞尔大学的Ernst Meyer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Carpick教授、德国吉森大学的Andre Schirmeisen、荷兰莱顿大学的Joost Frenken等介绍了他们研究组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研究单分子、二维材料的表面纳米摩擦行为;来自以色列魏茨曼科技学院的Jacob Klein教授和清华大学雒建斌院士介绍了在水基超润滑领域的最新进展;来自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Sumant博士、清华大学的郑泉水教授、中科院兰州化物所的张俊彦教授等介绍了细观和宏观尺度固体超润滑行为的最新实验发现;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Michael Urbakh教授、加州理工大学叶乃裳教授、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的Erio Tosatti、荷兰内梅亨大学 的Annalisa Fasolino教授、日本法政大学的 Motohisa Hirano教授等针对固体结构超润滑的理论与模拟的前沿进展进行了报告。
同时,研讨会也请到了日本关西大学的Norio Tagawa教授、东北大学Adachi Koshi等与工业界合作十分紧密的知名学者针对超润滑的潜在应用进行了介绍。
此外,会议还安排了海报讨论环节,现场展示近20份海报,与会报告人员就海报内容与学生进行了热烈的互动,共同探讨科学 技术前沿问题。
摩擦、磨损是人类长期面对的一个重大挑战,在工业化国家,导致了1/3以上的无效能耗和大量污染。超润滑是指摩擦、磨损为零或几乎为零的一种接触面相对运动状态。1990年M. Hirano教授等预测在两个非共度接触的晶面之间可能出现超润滑,称之为结构超滑。但一直到2012年,人们仅仅在纳米尺度和超高真空观察到结构超滑,并怀疑大尺度能否实现结构超滑。2012年后以清华大学的微纳米力学中心为代表,实现了室内环境下从微米到厘米尺度的结构超滑。
本次研讨会为摩擦学学科的师生建立了交流学术成果的平台,提供了展示当前各分支学科领域研究进展的机会。同时,研讨会还对过去几年来相关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展望了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趋势和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