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会议通知

“结构拓扑优化的理论与方法高级讲习班” 招生通知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3日

一、          高级讲习班的背景和目的

结构是指由梁、板、壳、三维实体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和传递外荷载的系统。结构拓扑是指构成结构的材料在空间中的分布方式以及构件之间的连接方式。结构拓扑优化旨在满足使用材料体积、结构承载能力、刚度指标等约束条件的前提下,寻求具有某种最优性能的结构拓扑形式。在强劲的需求推动下,结构拓扑优化成为了近三十年来计算力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为工程界实现轻量化以及创新设计提供了有力工具。目前结构拓扑优化的理论、方法研究发展迅速,相关成果已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载、先进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构拓扑优化不仅具有重要的应用背景,而且其中蕴含着大量具有挑战性的力学、数学问题,充满了新的研究机遇。迫切需要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力学工作者和学生积极投身该领域研究,以促进我国在这一前沿学科方向上的长远发展。

      有鉴于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拟于2016827-31在大连理工大学主办为期5天的结构拓扑优化的理论与方法高级讲习班。拟邀请7名该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担任主讲教授,就结构拓扑优化这一主题进行深入讲解。授课内容涵盖结构拓扑优化各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发展动向及其应用。希望通过集中授课学习,使学员了解结构拓扑优化的研究动向,掌握该领域研究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手段;激发国内青年学者和学生对结构拓扑优化的兴趣,吸引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关注并积极投身该领域研究,推动该领域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二、          学术讲座内容

    讲习班主讲专家包括:

      程耿东院士(大连理工大学)、韩旭教授(湖南大学)、张卫红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邱志平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煜教授(香港科技大学)、Y.M. Xie 教授(澳大利亚RMIT University)、郭旭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等。

      专题报告内容包括:结构拓扑优化的近代理论与方法、基于拓扑优化的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结构拓扑优化新框架及其数值实现、结构拓扑优化的水平集方法、 结构拓扑优化中的数学问题等。具体内容及时间安排见第二轮通知。

三、          组织方式

1.  招生对象:国内从事相关工作的博士研究生、博士后及青年学者。

2.  招生名额:本届讲习班共招收正式学员80名,以及少量旁听学员(原则上本单位学员均作为旁听学员)。

3.  报名方式及截止时间:申请人填写后附的注册申请,填写个人资料,提交个人简历。由于名额有限,请申请人认真填写报名申请表(见附件),经所在单位或申请人导师审核签字盖章后,务必于2016610日前将导师签名或主管单位签名后的回执文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邮箱weishengzhang@dlut.edu.cn 也可将文件(以戳日期为准)邮寄至:辽宁省大连市大连理工大学综合实验1号楼506 张维声 联系电话 13942023621,邮编:116023.

4.  录取:讲习班教学领导小组将根据申请情况,综合考虑地区、学校、学科分布以及申请材料提交的时间顺序,择优录取。为使参与讲习班的单位和成员更加广泛,原则上同一单位参与人员不超过5名。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发出录取通知以及告知报到等相关事宜。

5.  学员待遇及义务:本届讲习班将在大连理工大学校内举办。讲习班将为正式学员提供良好的教学、生活与交流条件。

A.  为正式学员免费提供讲习资料、住宿(双人间)、伙食(工作简餐)等。学员往返交通费用由派出单位承担或自理。

B.  旁听学员宿、行自理,讲习班提供中餐。

C.  学员在学习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及因个人行为导致的意外事故,由学员本人或其派出单位承担。

D.  在学习期间,所有学员必须遵守大连理工大学和讲习班的规章制度,学习期满发给结业证;无故旷课2次及以上者,取消学员待遇,不发结业证。

6.  联系人:

          联系人:郭旭、张维声

咨询电话:13942023621

电子邮箱:  weishengzhang@dlut.edu.cn

通讯地址:大连理工大学综合实验1号楼506 

邮编:116023

 

点击下载—报名表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