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科普能否商业化:如何把准市场的脉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12日

在位于北京北四环外的中间剧场,一个名为“时光机”的演出,曾努力用近景魔术的方式展示“非注意盲视”这一生物学现象的神奇之处。

但演出制作人、曾供职于一家知名媒体的资深科学记者黄永明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自20148月开始,到2015年底结束,坚持寻找科学与魔术契合点的“时光机”,向3000余观众奉献了30余场演出,最终“不赔不赚”。

商演养科普能走多远

谈到科普,商业化似乎是最难探讨的话题,甚至在有些人眼里,科普就应当被作为公益性事业推进。归根结底一句话,科普“不为利生”。但科普不该“为利而生”吗?

在职业科普人看来,科普商业化不该遮遮掩掩、犹豫不前,而应当被视为作品能否切中市场痛点、满足受众需求的重要标志。

只不过,这条探索科普商业化的道路,绝非坦途。

对于“时光机”项目而言,以小剧场演出的现实状况来看,演出能收支平衡已算运行良好,但这样的情况能走多远,却并不明朗?

黄永明坦言,时光机的制作成本核算下来并不令人轻松。每次演出,单前期创作过程中的主题选取、科学知识穿插、魔术设计这些环节,就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我们筹备一期节目,一般都要花一个多月。”黄永明说。

如果只靠对科普的一腔热忱,无法让这样一个项目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黄永明探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用商演养科普演出,借助在剧场演出中的成熟魔术单元参加商业演出,获得继续推动科普魔术的资金支持。

不过,2016年已过去8个月,“时光机”的演出却仍未启动,这不免令记者有些担心,“时光机”还能走多远?

对于迟迟未开演,黄永明给出了他们还在打磨新作品的解释。不过,他也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期望“时光机”这个科普魔术剧能一直做下去,但科普却会一直走下去。

如今,他脑子里还有很多科学普及的新想法等待付诸实践,例如,让艺术家对科学家的新发现、新思想进行艺术化的解读,创作作品并展出;再比如从事科普书籍的创作。

事实上,无论“以演养演”的商业模式的成功与否,在黄永明看来,科普这件事与魔术的流传有着天然的契合之处:在寻找与市场的契合点时,都需要转变思维,从市场出发。

“你不能认为你好,别人就一定会接受。”黄永明告诉记者,一旦想着为了科普而科普,可能从源头上就输了。

做科普要对症下药

相较于黄永明的摸索,科幻话剧剧本作家杨鹏似乎更幸运些。他不仅有成熟的科幻话剧作品,还将自己的科幻小说改编成话剧搬上了舞台。

早在1999年,上海儿童艺术剧院就请杨鹏写了一部名为《带绿色回家》的剧本,这是中国首部科幻话剧。话剧不仅获得了200余万元的投资,也成为建国50周年上海市晋京献礼剧目,并斩获十余项国家级奖项。

除此之外,杨鹏的少年科幻小说代表作《校园三剑客》系列也做得比较成功。

以此为基础,杨鹏创作了两部科幻舞台剧,其中第一部舞台剧《神秘老师》,从20139月至当年年底,在北京总共演出了100场,2014年票房收入达到将近1000万。另外,当时在北京演出后,很多北京小朋友都对《校园三剑客》“路转粉”,家长也纷纷到书店或网上购买图书。

对很多科普工作者而言的商业化难题,却在杨鹏这里迎刃而解,秘诀究竟在哪儿?

谈到成功的经验,杨鹏告诉记者,科普工作的市场化不太容易,但其实有时候也不难,还是操作者缺乏市场经验,有市场经验的操作者太少。

“就是做任何事都要对症下药,认清市场,一方面作品要好,另外要考察市场,需要设计自己的商业模式。”杨鹏说。

科普与教育结合就会产生刚需

与杨鹏一样在科普领域获得成就的,还有中国首位卡尔·萨根奖得主、行星科学家、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

他坦言,科普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在两个小时的报告中,能让一大群人甚至数百人听你讲,而不是玩手机,能不用专业术语把问题讲明白,让听者有启发有收获,在全世界,能做到这些的科研人员其实并不多。”郑永春表示。

在多年的探索中,郑永春也获得了自己做科普的心得。他告诉记者,科普也是一种艺术,对不同的群体、不同的传播渠道,要讲究不同的方法,要经历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得心应手。“科普不仅要讲得通俗易懂,也要写得有趣,还要掌握受众的心理和媒体的需求,这都需要经验积累,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郑永春说。

而在对科普市场价值的挖掘方面,郑永春认为,科普首先具有公益属性,从中国国情来看,挖掘市场价值对科普工作的推进也大有裨益。

事实上,在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传播科学的途径发生了很大改变,郑永春也从中看到了大众对于科普的迫切需求。

“比如直播、微博、微信朋友圈出现的热点事件,普通人根本分不清楚真假,但传播速度很快,这就需要一些学术团体、科研机构、公众科学家予以解读和回应,这就是大众对科普的真实需求。”郑永春说。

虽然有需求,但科普始终难以突破受众不愿意买单的桎梏。不得不说,这也与科普市场价值的挖掘和商业化运行模式的探索不顺利有关。

在郑永春眼里,科普商业化并非不可能,关键是仔细分析受众需求,准确定位,打造满足受众需求的产品。只有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一件件产品,科普才可以在满足受众需求中找到商机,建立切实可行的赢利模式。

“我希望,中小学教材编写应该吸纳科学家参与,中、高考出题要征求科学家的意见。”郑永春说。

事实上,目前不少北京中小学已经开设了科学课,未来还有可能推广到全国。但郑永春表示,科学教育课怎么上,谁来上,教材、教具哪里来?活动环节、考评测试如何设计,其中涉及到大量问题。

“只要把科普与中小学教育紧密结合,科普就会有刚需,相应的市场价值才能得到体现。”郑永春最后告诉记者。

(转自:《中国科学报》)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