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第6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6年09月12日

6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the 6th Sino-American Workshop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China-OverseaJoint Workshop on Biomechanics2016 8 4 - 8 日在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会议主席由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Song Li(李松)教授、圣迭戈分校(UCSDYingxiao Wang(王英晓)教授(美方)和上海交通大学姜宗来教授、齐颖新研究员(中方)共同担任。

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香港67 家院校的45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届研讨会。研讨会所有报告均为大会邀请报告(报告30分钟,讨论10分钟)。来自美国UCLA、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UCSD、佐治亚理工大学(Georgia Tech)、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院校的 14 位海外学者,以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科院力学所、上海交通大学和重庆大学等院校的 13 位国内学者做了大会邀请报告,分别介绍了各自在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前沿与热点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美国UIUC Ning WANG(汪宁)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其团队对于染色质直接加载力学刺激的新技术方法,介绍了基于这一技术的力调控基因转录分子机制,他们的研究为揭示力学刺激调控细胞功能的分子机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美国UCSD Yingxiao WANG(王英晓)教授介绍了荧光能量共振转移活细胞成像(FRET)在表观遗传学和靶向性分子工程(molecular engineering)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尤其FRET探针在肿瘤细胞靶向性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美国 Georgia Tech Cheng ZHU(朱承)教授介绍了其团队在 2D 水平探讨的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在免疫调控中分子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为T细胞相关免疫疾病和疫苗研发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北航樊瑜波教授介绍了多系统生物力学建模及数值模拟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正畸康复和医学防护等领域,展示了生物力学及力学生物学研究与解决临床问题相结合的美好应用前景。中科院力学所龙勉研究员介绍了分子间作用力及 3D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 4 种肝细胞(窦内皮细胞、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和肝细胞)相互作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上海交大齐颖新研究员报告了其团队基于血管蛋白质组学的细胞应力信号转导网络和细胞核骨架蛋白的应力响应研究的最新成果。他们发现了血管细胞的核骨架蛋白 emerinlaminA/Cnesprin2 SUN1能够响应周期性张应变和流体切应力作用,参与细胞功能调控并探讨了其力学响应机制,将对机械应力感受器的关注由细胞表面转到了细胞核,为血管力学生物学研究开辟了新方向。重庆大学宋关斌教授报告了他们在软组织修复领域基于生物材料和力生长因子的研究新成果,系统介绍了损伤软组织修复中的力学生物学机理及其在再生医疗中的应用潜力。大会邀请报告内容涵盖了骨细胞力学生物学、血管力学生物学、 3D 打印、细胞 3D 力学微环境、多潜能干细胞力学生物学、生物材料、免疫工程以及活细胞成像等多个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前沿领域和热点问题。大会邀请报告均引起了与会者极大兴趣和热烈讨论。

本次会议共录用论文摘要 120 篇,全部发表在《医用生物力学杂志》 2016 8 月增刊上,其中部分摘要进行了两天的壁报交流讨论。会议期间还召开青年学者圆桌讨论会,邀请了 10 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和专家与青年学者就如何做好独立研究者(PI)开展有创新的科研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与交流。

本届会议的参会者不仅有国内外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也有医学、力学以及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学者,更多的是有志于此项研究的青年学者和学生。各与会专家和代表对本次会议的组织、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充分肯定了组委会为保障本次会议质量所采用的大会长邀请报告结合深入交流讨论的会议模式,认为研讨会为从事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研究的专家和学者提供了一个广泛、深入交流的平台,有力地推动了本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促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与生物力学学科的发展。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力学学会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生物力学专业委员会全体委员(扩大)会议”,会议决定“第 7 届中美生物医学工程暨海内外生物力学学术研讨会”将于 2019 年夏季在重庆大学举行。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