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科技信息

首页 > 科技信息 > 科技信息

下潜万米深渊世界第一人沃尔什:中国人干得漂亮

发布日期:2017年05月25日

人类登月之前,曾有两名科学家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万米深渊。就近日中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马里亚纳海沟,世界第一个下潜到地球最低点的美国海洋学家唐·沃尔什23日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赞叹道,推进人类对海洋和地球的认知,中国人干得漂亮!

“我向你们表示祝贺,希望此行取得重要科学成果。‘蛟龙’号是一个富有成效的科研平台,我会持续关注‘蛟龙’的新闻报道和科学报告,并期待与你们交流。”现年85岁的沃尔什希望记者转达对随“蛟龙”号下潜的中国科学家的问候。

迄今为止,有400多人进入过太空,但仅有3人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的最深处。1960年,美国海军中尉唐·沃尔什和瑞士工程师雅克·皮卡德驾驶“的里亚斯特”号,实现人类首次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10916米处。2012年,好莱坞著名导演卡梅隆单人驾驶“深海挑战者”号,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908米处。

“此后,迄今尚无人抵达1.1万米的海底。我想下一次,很可能会是预计于2021年到访的中国‘彩虹鱼’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沃尔什说。

随“蛟龙”深潜的新华社记者刘诗平在记者手记中描述说,前往深海是个充满新奇并时有惊喜的过程。如同在宇宙飞船里漫游太空,透过“蛟龙”号的舷窗能不时看到流星一样划过的亮点。从两百多米到一千多米之间,“流星”划过的频率非常高。

谈到这个话题,沃尔什回忆说,相同景象他也曾见到。“那些亮点被称为‘生物体发光’,是海洋中生物为寻找食物,或寻找彼此而发出的光亮。由于200米以下的海洋非常黑暗,因此会看到这些奇怪的(发光)生物。”这名深海探险家解释说。与刘诗平的比喻不同,他将那些亮光比作“夏日夜晚的萤火虫”。

什么才是探索深海的终极目标?沃尔什认为,这个目标是发现新的物种,了解新的地质结构……换句话说,就是了解我们星球的历史。

“每一次潜入深海,都会充满发现。你会看到新的物种、新的生命、新的地理和地质结构,甚至可供人类利用的新资源……我们正是这样激励年轻一代去(探索)深海,探索那些前人不曾知道的发现。”沃尔什说。

他指出,“人类目前仅探索了20%的海洋,还有80%的海洋仍是未知。大量科学探索工作在等待我们、等待每一个有海洋科学探索能力的国家去开展”,而中国的深海探索正在推进人类对海洋、对地球的认知,这让人印象深刻。

沃尔什特别称赞了由中国上海海洋大学和上海彩虹鱼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携手打造的万米级“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项目。他说,“他们的工作相当脚踏实地,先设计建造最有利于现阶段科研的着陆器和无人潜水器,然后才是万米级载人潜水器。我希望他们的探索工作富有成效,并预祝他们未来取得更大成功。”

(转自:《中国科学报》)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