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第六届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年11月29日

 20191026-27日,第六届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中国航空研究院、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联合主办,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承办。以聚焦航空强国大战略、笃行强度发展新使命为主题,共有来自航空、航天、发动机、轨道交通、汽车、高校等十余个行业的院士、知名学者、科技工作者300余人参加。论坛开闭幕式由中国航空研究院科研管理二部部长宋国珍主持。

 开幕式上,宋国珍简要介绍了论坛筹备情况、出席嘉宾,回顾了中国航空强度技术发展高峰论坛的发展历程,表示论坛已成为国内强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术研讨和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平台继续促进航空强度技术的发展。

论坛组委会常务副主席、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王彬文致欢迎词。简要介绍了论坛的发展历程和重要意义,表示论坛举办至今在专业交叉融合、聚力协同创新、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装备研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孕育了丰硕成果,彰显了强度价值。

王彬文强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论断,而其中尤以科技产业在变和全球进程在变将对强度专业发展影响最甚:智能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路径已经明晰,稳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如火如荼,十倍于4G的高传输,毫秒级低时延,千亿级大连接,给人以无尽想象;人工智能方兴未艾,大数据挖掘神经网络算法无处不在,科学研究已经开始了从连续型到跳跃型的跨越;大强度、新强度、数字强度将较长时间贯穿于未来强度发展进程中,而作为论坛承办者,强度所愿做大强度、新强度、数字强度探索的先锋军和实践者,愿做专家学者强度研究的实验室和强度技术的试衣间。呼吁全体强度人笃行强度发展新使命,携手并肩、开拓前行,让强度论坛深度聚焦航空强国大战略,让强度研究和强度技术筑成航空强国的不竭动力,让强度专家学者成为航空强国征程上意气风发的带头人,让强度人用不畏艰难、不辍耕耘守卫好祖国的蓝天。

 主办方中国航空研究院分党组书记宋庆国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航空强度技术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共用性,近年来科学技术呈现出了加速融合发展的新趋势,中国航空研究院秉持探索、创新、开放、共享的理念,在积极探索航空前沿技术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强度基础技术的发展。举办本届高峰论坛目的就在于汇集行业最新发展成果、共商专业发展大计。中国航空研究院将提供平台、集合资源,持续在战略性、整体性、前瞻性、基础性、共用性五个方面发力,努力打造成为自主创新的大本营和航空尖端科技发展的引领者,推进我国航空工业科技水平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姚俊臣代表主办方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对论坛的举办表示了热烈祝贺,简要回顾了论坛十年的发展历程,表示新形势下强度呈现出了新的趋势,强度技术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航空学会等学会作为推动航空进步的重要力量,将继续积极开展有利活动,搭建交流平台,推动航空及相关领域的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两天的论坛分为大会报告环节和主题报告环节,大会报告环节由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王彬文所长、尚忠弟书记分别主持,主题报告环节由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王育鹏副所长、清华大学庄茁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申胜平教授、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段世慧副所长分别主持。

 论坛中,中国工程院孙聪院士、中国科学院郭万林院士、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郭旭教授分别围绕战机创新设计对强度技术的需求与发展、基于三维疲劳断裂理论的结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技术、先进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础与实践、基于拓扑优化的结构创新设计挑战与进展等主题做了大会报告。来自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领先企业的24位专家学者也就发展需求、基础前沿、技术创新和试验运营等专题,聚焦强度技术面临的挑战,研讨航空强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交流前沿技术与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了报告,引发了与会嘉宾的强烈共鸣,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随着新科学技术的快速演进和发展,量子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不断向航空领域渗透,强度技术如何创新发展,强度技术体系如何重构,强度创新人才如何培养,都是在建设航空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全行业思考的重要命题。论坛的成功举办和获得的高度关注,体现了行业对跨专业交流机制的期盼,发挥了专业交流平台的技术引领力,汇聚了全行业的智力资源。本届论坛达成的共识、触发的灵感和碰撞的思想,将会为我国航空强度技术的跨越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新一代航空装备和先进民机的研制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