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爆炸力学

2018年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0年03月30日

2018年,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力学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各委员和各专业组的共同努力,以引导学科前沿、活跃学术研究和培养年轻人才为目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2018年的工作进行总结。

一、2018年的工作总结

1、主办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加强了爆炸力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及各单位之间的合作

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2018112日至5日在浙江省桐乡市举办。本次会议是历届会议中参会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会议,会议共计收录830余篇论文投稿,来自国内175家研究单位的1231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生参加了本次大会。是历届会议中参会人数最多,影响范围最广的一次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承办。同时,本次会议得到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陆军工程大学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力学学报》、《兵工学报》、《含能材料》、《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现代应用物理》等34家协办单位的大力支持。

会议开幕式由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王成教授主持,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戴兰宏研究员、北京理工大学方岱宁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物院科技委主任李华研究员分别为本届大会致辞。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刘仓理院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孙承纬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方岱宁院士,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肖川总经理,北京科技大学杨仁树校长,中国力学学会汤亚南副秘书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力学处雷天刚处长和白坤朝副处长、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张攀峰处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海波研究员、黄辉研究员,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赵剑衡研究员、李玉龙教授、周风华教授、周刚研究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二部陈军副部长,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协文国庆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黄晨光副局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虞吉林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张庆明教授、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赵涵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王志华教授,中物院一所汤铁钢研究员等多位全国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了本次大会。

本次大会共设9个大会邀请报告,分为两个单元、分别于3日开幕式后和4日闭幕式前举行。大会邀请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刘仓理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方岱宁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孙承纬院士、南京理工大学芮筱亭院士,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肖川总经理,北京科技大学杨仁树校长,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周刚副司令、法国巴黎第六大学赵涵教授,太原理工大学王志华教授等爆炸力学领域的知名专家为大家呈献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刘仓理在开场大会邀请报告上介绍了“爆炸力学新挑战——化爆安全性及其面临的问题”。报告指出,化爆安全性需求强烈,是深化当前爆炸力学相关基础研究的重要牵引,化爆安全性问题涉及结构与炸药的多物理非线性耦合,跨越热力学响应、损伤断裂、非冲击点火、燃烧反应演化等多个阶段的复杂过程,在科学、技术、工程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刘仓理同时寄语有志于攻坚克难的青年同仁们,为我国爆炸力学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努力奋斗。

方岱宁院士做了题为“先进结构技术——结构基因组工程”的大会邀请报告。孙承纬、杨仁树、周刚、芮筱亭、肖川、赵涵、王志华分别作了“炸药内爆磁通量压缩发生器概念及应用”、“岩石爆破机理及其应用技术研究”、 “超高速撞击毁伤机理研究”、“弹药发射安全性技术研究进展”、 “以创新思维带动爆炸毁伤技术发展”、 “Experimental characterization of materials under multiaxial impact loading”、“高熵合金在冲击加载下的微结构演化、力学行为与本构模型研究”大会邀请报告。

本次会议设41个分会场,包含冲击动力学、工程抗爆结构与防护、爆炸力学冲击实验技术、计算爆炸力学、爆轰与爆炸加工、爆炸力学的交叉问题等主题分会20场(327个口头报告),水下爆炸技术及工程应用、电动汽车与锂电池碰撞安全、抗爆结构与公共安全、反恐防护装备、动态断裂数值模拟及冲击波防护、装药安全性、微型电爆炸技术应用、舰艇爆炸与防护、爆炸冲击毁伤理论与技术、脉冲激光驱动冲击动力学前沿与应用、空间碎片防护及超高速碰撞机理等专题分会17场(208个口头报告),以及博士生论坛分会4场(74个口头报告),共计安排609个口头报告和200poster交流。特别是,爆炸力学大会首次组织专题会议,得到了百余家单位的积极响应和参与,首战告捷,极大促进了爆炸力学领域技术、科学的深入交流,以及拓展相关学科的融合;博士论坛的首次开坛,同样也取得显著效果,得到70余家单位在读博士生的积极参与。大会为广大从事爆炸力学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提出新挑战、畅谈新问题、汇聚新想法、构建新合作”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平台,让来自爆炸力学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们充分交流与展示了最新研究进展、学术成果,共享爆炸力学领域学术盛宴。

为了加强爆炸力学领域青年人才的培养、促进优秀青年人才成长、增强学科发展活力、推动爆炸力学持续健康发展,经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批准,本届会议评选“爆炸力学优秀青年学者”。在24名优秀青年学者申报者中,优中选优,来自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胡剑波、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董奇、北京理工大学黄广炎、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吴先前、陆军工程大学陈力、宁波大学汪维、西北工业大学张超、西南交通大学敬霖、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张蕾等9人荣获 “第二届爆炸力学优秀青年学者” 荣誉称号,大会在闭幕式上给他们颁发证书和奖牌,优秀青年学者获得者董奇代表青年学者发言。

为了激励在读博士生在爆炸力学领域及相关研究的热情,本次会议开设首届“博士生论坛”,并开展优秀博士论坛论文(收到85篇投稿论文)评选。经过前期对学术论文投稿的初选及现场口头报告的评审,遴选出了10篇优秀博士生论坛论文,并在闭幕式上表彰。本次大会遴选了20篇优秀论文和5篇优秀墙报论文。大会在闭幕式上对所有优秀论文、优秀墙报论文获得者进行了表彰。

在大会闭幕式上,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物院科技委主任李华研究员、爆炸力学专业委员张庆明教授、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戴兰宏研究员作了重要总结发言,对所有从事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领域的青年学者和学生提出了希望,向大会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各方面人员表示了诚挚的感谢。最后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汤铁钢研究员进行了总结发言,本次会议的参会单位、代表人数及投稿数量空前,参会代表中青年代表占了绝大多数。参会代表的年轻化,研究领域的全面化和前沿化,充分体现了爆炸力学学科的朝气蓬勃,代表们纷纷表示对爆炸力学学科的发展兴旺和我国国防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充满信心。

会议反映了我国近年来爆炸力学研究方面的进展,起到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作用。通过这次会议,将进一步加强本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对推动爆炸力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主办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的挑战与发展研讨会

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18625日在京召开。出席研讨会的有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特邀专家等共60余位国内知名专家。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陈鹏万院长致欢迎辞,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戴兰宏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学科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开幕式由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成主持。

本次会议共邀请了5位国内知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报告内容集中反映了我国在材料与结构抗爆与冲击防护一体化设计、爆轰发动机、爆炸波传播及其稳定性、磁压缩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所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问题。邀请报告后,各位委员畅所欲言,就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及学科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重点探讨了在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形势下,瞄准武器弹药高效毁伤和高价值目标的爆炸防护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学前沿,敢于提出新概念爆炸毁伤弹药,发展新的爆炸理论,创建新的实验和计算方法,开拓新的学科方向,挑战具有重要科学和战略价值的卡脖子方向和关键技术,促进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借力打力,拓展研究思路,进一步推动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学科的创新与发展。

3、主办本领域内一系列学术会议,促进了爆炸力学各研究方向的交流与发展

(一)冲击动力学专业组主办2018年冲击动力学未来发展趋势研讨会暨《爆炸与冲击》编委会议

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冲击动力学专业组主办,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与黑龙江省力学学会承办的“2018年冲击动力学未来发展趋势研讨会暨《爆炸与冲击》编委会议”,于2018119日至121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主要由冲击动力学专业组全体专家和《爆炸与冲击》期刊的部分编委会专家成员共计30余人参加,哈尔滨工业大学庞宝君教授代表会议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会议由冲击动力学专业组组长、《爆炸与冲击》副主编赵剑衡研究员、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汤铁钢研究员、哈工大庞宝君教授和宁波大学周风华教授共同主持。

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是全体与会专家就冲击动力学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讨,会议邀请了五位专家进行主旨报告,五个报告分别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庞宝君教授的《空间碎片超高速撞击响应与航天器防护设计》、宁波大学周风华教授的《桥梁防船撞技术研发与应用》、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贺红亮研究员的《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会议关于爆炸力学坛筹备的建议》、南京理工大学陆明教授的《超高含能材料—离子型全氮材料研究进展》和陆军工程大学王明洋教授的《岩石中的(超)高速侵彻机理基本问题》。报告后全体与会专家就报告内容进行了研讨,针对报告中相关研究方向未来发展趋势和热点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给出了一些好的发展建议和意见。

第二阶段是《爆炸与冲击》期刊编委会会议,全体与会人员参加了此阶段会议。会上,期刊编辑曾月蓉就期刊的发展现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向全体与会人员进行了报告。针对报告内容,期刊编委会成员和其他与会专家就如何将《爆炸与冲击》期刊办得更好提出了许多建设性建议和意见,并达成共识:《爆炸与冲击》期刊是国内爆炸力学领域学者的唯一专业性期刊,我们全体从业人员有责任和义务将这份期刊办得更好。

(二)冲击动力学专业组主办2018年全国冲击动力学前沿研究进展论坛及冲击动力学专业组工作会议

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冲击动力学专业组主办,宁波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承办的2018年全国冲击动力学前沿研究进展论坛及冲击动力学专业组工作会议,于201876日至78日在浙江淳安县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有来自宁波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一所、四所和九所、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近2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和部队68位冲击动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青年科研人员参加。冲击动力学专业组副组长郭伟国教授代表专业组讲话,阐述了专业组办精品研讨会的初衷和理念;专业组专家成员董新龙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致辞。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动态破坏及其微细观演化研究”,围绕材料动态断裂、层裂、破碎、绝热剪切及孔洞生长等现象及其微细观演化、超快精细诊断技术等专题,邀请国内、国外爆炸冲击动力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专题交流讨论。

会议邀请了八位专家进行相关专题主旨报告,报告内容涵盖加载速率对层状材料断裂韧性(模式I)起裂与扩展的影响、先进功能材料绝热剪切局域化、异构纳米金属的动态变形机理、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提供的超快诊断技术、基于微观损伤机制的陶瓷靶冲击破坏行为、基于高速红外与高速光学的金属绝热剪切原位实验及失稳机理初探、金属绝热剪切起始扩展的实验研究和聚合物的动态损伤等方面。报告专家分别是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李玉龙教授、美国北卡大学的魏秋明教授、中科院力学所的袁福平研究员、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李晓亚副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的张先锋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范吉堂副教授和陈浩森副教授以及宁波大学的董新龙教授。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青年科研人员与报告人之间就感兴趣的问题做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就相关问题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上,第十二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组委会成员杜金梅代表会务组对即将召开的大会进行了深度宣传报告,号召大家积极投稿,贺红亮研究员进行了大会政策解读,并与参会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交流积极热烈,诸多专家为大会的组织工作建言献策。

会后,冲击动力学专业组召开了专业组委员会议,会议首先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就下一年的研讨会举办进行讨论部署,初步决定2019年专业组主办两次冲击动力学前沿研究进展研讨会,分别由太原理工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承办。本次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专业组主办第十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

2018525-28日,由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和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联合承办的第十届全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在江苏无锡隆重召开。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最早由王礼力先生倡议召开,会议旨在增进爆炸力学实验领域各单位间的交流,分享试验技术经验,以促进我国爆炸力学实验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爆炸力学试验技术创新发展及在水下爆炸测试中的应用”,会议共收到论文72篇,摘要27篇,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63653部队、91439部队、92942部队、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物院、先近代化学研究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近30家部队、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重点高校的16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本届大会总体日程安排紧凑,具体如下:525日全天报到,26日大会开幕式、代表合影、大会邀请报告,27日分会场专题学术交流,28日上午参观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下午离会。会议共邀请国内8位知名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参会代表的热烈响应和积极讨论。随后会议针对水下爆炸实(试)验技术与应用、爆炸力学实验技术、材料及结构动态响应三大专题分三个会场进行了专题学术交流,会议期间各分会场开展了热烈讨论,达到了学术交流、分享试验技术经验的目的,起到了爆炸力学试验技术交流平台的作用,推动了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在工程、航空航天、船舶、兵器等国防领域内持续、稳定、协调、创新发展。

526日上午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潘建强研究员的主持下,进行了隆重而简短的大会开幕式。

首先,承办单位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颜开总工介绍了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近些年的发展及在水下爆炸领域所做的工作,并衷心祝愿与会嘉宾和代表在无锡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

其次,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专业组副组长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胡文军研究员代表专业组对与会专家及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随后,爆炸力学实验技术老前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胡时胜教授回忆了过往各届爆炸力学实验技术学术会议的召开以及取得的成果,并相信本届大会能成为爆炸力学实验技术领域的又一次学术盛会。

最后,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王成教授给予了诸多寄语,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开幕式后,代表们在无锡花园大酒店进行了合影留念。

之后开展了3个大会邀请报告,26日上午的大会报告由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的胡文军研究员主持。首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刘建湖研究员作了“水下接触爆炸载荷研究进展”的报告,其先对水下接触爆炸载荷研究的需求、瓶颈、难点以及目前的现状进行了介绍,之后详细阐述了水下接触爆炸自由场载荷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载荷测量方法,并对水下接触爆炸非线性流固耦合作用过程和对结构的驱动能力进行了重点关注,最后对水下接触爆炸载荷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接着,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张旭研究员作了“凝聚炸药反应动力学测试技术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主要关注于爆轰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其首先介绍了相关实验测量的技术以及各个技术的优缺点,随后对中物院流体物理所在实验技术方面做的工作进行了重点介绍。

之后,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的宋浦研究员作了“有限空间内爆威力试验评价方法”报告,宋研究员首先从非理想炸药的基本特性出发,指出了必须关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炸药能量的释放速率及传播规律,在这个背景下,其提出了采用顶盖举起位移法来评价炸药内爆威力的方法,并设计了相应的试验装置,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方法对不同炸药进行了内爆性能评价研究。

526日下午,大会报告继续,主持人分别为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刘建湖研究员和中物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的胡文军研究员。

西北工业大学郭伟国教授作了题为“高g值加速度计校准中几个关键问题研究的报告”的报告。其重点归纳并研究了利用Hopkinson杆技术对加速度计进行动态标定(灵敏度和线性度)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分析了子弹几何形状、材料、冲击速度和整形器的使用对加速度计标定中的激励脉冲波形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了利用单炮管发射双子弹的方法并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上海交通大学的谌勇教授作了题为“覆盖层水下爆炸响应特性研究”的报告。其重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潜艇的抗冲耐压覆盖层,并详细阐述了其冲击防护机理,并据此研究了参数变化与覆盖层冲击防护之间内在规律,开展了相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覆盖层抗冲效果良好。

中国人民解放军61489部队的张磊副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效应试验数据的数据挖掘在地下工程目标毁伤评估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主要提出了一种基于数据库技术的数据挖掘方法,并对该方法对地下目标毁伤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

南京理工大学的熊玮讲师代表张先锋教授作了题为“含能结构材料冲击释能特性测试方法研究进展”的报告。报告主要介绍了一种测试含能结构材料冲击释能特性的准密闭二次撞击反应实验方法,研究表明这种方法能定性并定量的给出含能结构材料在冲击加载条件下的释能能力,报告同时还对这一方法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包括无法测得含能结构材料在冲击加载条件下内部温升、冲击响应及化学反应对冲击波的影响机制等。

中国人民解放军91439部队的张姝红高工作了题为“水下爆炸高速摄影论证、设计及应用”的报告。其从总体方案设计、系统研制、验证、应用等几个方面对水下爆炸高速摄影系统的整个研制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可获得直观图像,可实现定量分析,可与电测结果相互验证,形成互补。

(四)爆轰专业组主办2018年炸药爆轰反应动力学及其精密驱动技术专题研讨会

201856-9日,在四川省稻城县主办了“2018年炸药爆轰反应动力学及其精密驱动技术专题研讨会”。会议由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火箭军装备研究院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爆轰反应模型新进展、含能材料反应机理、炸药爆轰反应动力学、爆轰波传播及其精密驱动技术等爆轰相关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五)爆轰专业组主办2018年炸药及装药安全性专题研讨会暨爆轰专业组会议

20181019-22日,在山西省平遥县主办了“2018年炸药及装药安全性专题研讨会暨爆轰专业组会议”。会议由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国防科技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北大学等单位的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含铝炸药后燃反应的释能规律研究、炸药分子内与分子间能量局域化动力学过程的超快光谱诊断、斜爆轰波流场的并行加速算法研究、不同冲击下含能材料温度响应研究等安全性相关专题目前研究的难点和瓶颈问题开展了深入研讨。

(六)特种抗爆结构专业组主办安全防护技术学术交流论坛

为促进安全防护技术发展,建立推进安全防护产学研联盟合作,安全防护技术学术交流论坛于97日在绵阳市召开。论坛由中物院特种抗爆结构专业组主办,中物院化工材料研究所爆炸防护与结构动力学团队承办。

会议邀请上海爵格工业工程有限公司韦建树总经理,北京京金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俊岭董事长,天津捷强动力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董晓强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志军、马宏昊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黄微波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敬霖副教授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文尚刚研究员、张志铭研究员、王亮副研究员就安全防护技术现状、技术发展和产学研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

为搭建高校-研究所-企业紧密合作的桥梁,会议发起成立了安全防护装备产学研联盟,共同推进安全防护装备的军民融合创新发展。

(七)特种抗爆结构专业组主办“”抗爆结构与公共安全、反恐防护装备专题研讨会

近年来,国内外已发生了多起爆炸品恐怖袭击和爆炸品储运爆炸事故,特种抗爆结构与装备在国防和公共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种抗爆结构专业组胡八一、董奇负责组织爆炸力学大会 “B03抗爆结构与公共安全、反恐防护装备”专题。本专题将针对特种抗爆结构与装备开展交流,推进我国抗爆装备的研究进程。专题的主要议题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抗爆材料与结构的动态力学行为和防护机理

2)抗爆装备的设计技术、设计方法和相关标准

3)抗爆结构在公共安全、反恐中的研究与应用

4)抗爆装备的政产学研用结合和军民融合研讨

来自西安204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陆军工程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上海爵格工业、北京京金吾公司、军潮机电以等多家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的专家学者,针对抗爆结构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和公共安全、反恐防护装备的应用与发展前景等多个角度分别做了深入研讨。无论是抗爆结构的新思路,还是抗爆装备的设计细节,大家都展开了热烈讨论。会议还针对聚脲防护效应与机理、高端爆炸容器装备应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的甘云丹做了题为《内爆炸作用下纤维复合材料增强壳体动态响应》的邀请报告,介绍了其在纤维复合材料抗冲击过程中的动态力学行为;西北核技术研究所程帅在报告中介绍了半正弦波脉冲发生装置与端盖法兰动态响应的分析模型等研究工作;西南科技大学邓勇军在报告中展示了钢筋混凝土在侵彻加载下的动态力学行为方面的研究进展。企业方面,上海爵格工业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韦建树做题为《非抗爆建筑该抗爆建筑研究及应用》,介绍了聚脲材料在爆炸防护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北京京金吾公司董事长王俊岭在会上做了题为《民用和警用防爆罐的现状与发展》,从企业的视角描述了抗爆容器在国内的发展历程,列举了现有抗爆容器的特点及不足之处,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分会场的各个报告围绕着抗爆结构与公共安全、反恐防护装备的主题,包含了从材料、结构、设计、产品等多个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展现了该研究领域的活力与前景。

二、2019年工作计划和安排

(一)结合专题研讨,召开各专业组或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

(二)积极主办学术活动,活跃爆炸力学领域的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

1、召开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前沿研讨会,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

2、召开第三届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青年学者研讨会,由南京理工大学承办;

3、召开冲击动力学前沿论坛——复杂介质的多尺度建模及其动态失效,由太原理工大学承办;

4、召开冲击动力学前沿论坛——动态损伤演化及其变形机制研究,由华南理工大学承办;

5、召开第三届全国超高速碰撞学术会议,由哈尔滨工业大学承办;

6、召开爆炸力学实验技术研讨会,由国防科大承办;

7、召开“2019年爆轰物理前沿热点问题研讨会”,由爆轰专业组主办;

8、在中国力学大会组织爆炸力学分会场,组织抗爆材料和结构的力学行为、霍普金森杆实验技术及应用、武器毁伤测试技术及应用等专题研讨会;

9、召开计算爆炸力学研讨会—复杂多介质流固耦合多尺度计算,由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承办。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