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第十三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会议纪要

发布日期:2020年11月06日

   第十三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于20201031日至111日在成都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由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承办。会议收到论文140篇,其中,大会特邀报告5篇,分会场邀请报告20篇,参会人数260余人,论文第一作者涉及70个单位,其中41个高校单位、18个研究院所单位和11个企业单位。本次大会克服了新冠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大会特邀报告采用线上报告与线下报告结合的方式举行,并向全国视频直播,当日在线收播人数达12000余人。

       会议开幕式由本次大会主席、西南交通大学蔡力勋教授主持,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姚发明教授、中国力学学会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俊才教授、西南交通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康国政教授、大会主赞助商美特斯工业系统(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温仲元先生致辞祝贺。

MTS专委会主任委员、大连海事大学教授孙俊才主持了第一阶段大会特邀报告。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吕坚院士首先作了题目为“先进材料多尺度实验力学”大会报告。吕坚院士结合团队开展的工作,针对宏观到纳观不同尺度材料试验及实验力学与计算力学结合的方法,以及预应力(残余应力)的多种试验方法作了综合介绍,在材料制备、试验与理论方法等诸多方面,吕院士团队都做出了引领国际的杰出工作。来自华东理工大学的涂善东院士报告题目为 “如何多快好省测评高温强度?—高通量小试样测试方法”。涂院士的报告从一叶知秋的哲学问题开始,认为许多时候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特别是高通量环境下,无法获得足够的材料加工出合适的传统试样完成试验,能否用小试样或无试样(压入)试验,以微见著地等效为大试样或结构性能?从历史脉络看,材料基本力学性能测试向小试样和无试样测试发展已成为人们新的追求。涂院士着重介绍了简支梁、悬臂梁、圆环、小冲杆小试样蠕变试验和蠕变裂纹扩展的小试样的等效问题的创新研究进展。

大会特邀报告的第二阶段由MTS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帅健主持,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张卫华、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教授张书彦、中科院金属所研究员张哲峰分别作了题为“未来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残余应力三维表征技术方法及其应用”和“金属玻璃断裂机制与强度理论探索”的大会特邀报告。张卫华教授全面介绍了中国和德法日美高铁的发展现状及高铁发展的目标,特别就西南交通大学引领的高温超导磁悬浮和真空管道高温超导磁悬浮高铁的研究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和展望。张书彦教授介绍了自己应中国中子散裂源重大科学装置需要创建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的背景和利用中子散列源测量材料与结构残余应力的应力工程,着重介绍了结合计算力学的残余应力轮廓法。张哲峰研究员介绍了自2001年在德国做洪堡学者期间发现金属玻璃拉伸断口角度差异问题并经过18年坚持不懈的追踪研究,针对脆性材料如何发展出具有普适性的统一强度理论的原创过程和心路历程。

大会报告十分精彩,分会场报告也精彩纷呈,交流分为5个专题:损伤、断裂与疲劳,材料毫微测试与力学等效,材料与材料力学行为,工程材料与结构试验及评价和先进检测技术与试验机。清华大学教授施惠基,MTS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教授帅健、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关凯书、山东大学教授王威强、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李翔宇、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究员刘昌奎等20位专家作了分会场邀请报告。分会场报告人中涌现了一批青年才俊,他们的报告受到了代表们的热烈欢迎,代表们十分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全国学术盛会,进行了充分、热烈的交流,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本次大会的交流内容在内涵和外延上都比往届会议有较大拓展,从传统的材料与结构力学性能的宏观试验拓展到毫微(纳)观力学试验的理论、技术与方法研究,从均质材料与结构试验拓展到先进梯度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材料的试验理论、技术与方法,从传统的材料试验机技术拓展到DIC光测、X射线衍射、中子衍射等先进测试技术,从多尺度试验室试样的试验技术拓展到在役结构的局部力学性能微损与缺陷无损测试技术。

在大会期间,召开了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委员会议,参会委员21名。会议在孙俊才主任委员的主持下,宣布了中国力学学会批准的MTS材料试验协作专业委员会新一届委员名单。第六届专委会主任委员王建国做了工作报告。委员会对王建国为主任委员的第六届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蔡力勋教授主持的第十三届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热忱祝贺,对第七届委员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副教授包陈以及会务组细致周到的会议服务表示衷心感谢,委员会赞扬了各位新委员在会议交流和分会场主持中的认真表现。会议讨论了今后的工作计划、青年委员人选及下一届学术大会的承办单位。最后,孙俊才主任委员向王建国和蔡力勋教授颁发了第七届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证书,向新委员们颁发了委员证书。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