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党建专题

首页 > 党建专题 > 学习园地

【党史学习】武昌第一小学见证中共五大的多项“第一”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06日

当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如火如荼展开时,洪流中包裹的暗流、胜利中暗藏的危机也在发展。

1927年,它们交织碰撞在武昌。

武昌区都府堤20号,曾是武昌第一小学,中共五大的开幕式就在学校的风雨操场举行。

中共五大是在中国大革命危急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党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共产党简史》一书这样评价:党的五大选出了中央委员会,随后举行的五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为总书记。还选举产生了党的历史上第一个中央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这在党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非常时刻召开的非常会议

中共五大是在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暴风雨”来临的紧急关头召开的非常会议。

出席此次大会的代表有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毛泽东等82人,他们代表着全国57967名党员。

值得注意的是,82名代表中,多数人都在蒋介石的193人通缉名单中。

罗易、多里奥、维经斯基组成的共产国际代表团也参加了大会。

1927年4月27日,湖北武汉,中共中央总书记陈独秀宣布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

开幕式上,全国总工会副委员长、湖北总工会纠察队队长项英带领一支工人纠察队进入会场行礼。

工人纠察队列队走近主席台,将纠察队制服送给被选为工人纠察队荣誉队员的罗易和陈独秀,二人随后穿上制服。

罗易在随后的讲话中指出:工人纠察队就是未来红军的第一个基层单位。

开创党史上的“五个第一”

中共五大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个第一”。

第一次以半公开的形式举行。纵观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有的是公开举行,有的是秘密举行。唯有中共五大的定位是半公开,即开幕式是公开的,但议程是不公开的。

第一次设立大会主席团。建党之初,全国党员共58名,四大时达到994名,而到五大召开时党员人数一下跃升至57967名。所以,五大在党代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了主席团。

第一次设立核心领导机构——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

第一次选举产生中央监察委员会(中纪委前身),由正式委员7人、候补委员3人组成。

第一次由中央政治局在会后修改党章。五大着重研究如何解决革命危机问题,没有像前几次大会一样,在会议期间研究和修改党的章程。而是在大会结束后,于1927年6月1日,由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案》。

修改后的党章,首次提出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首次将党的组织系统划分为全国、省、市或县、区、生产单位五级,首次把党与青年团的关系写入党章,首次明确入党年龄须在18岁以上……这些规定,有的原封不动保留至今,有的经过调整完善延续至今。

党的纪检工作的光辉起点

中共五大对党的建设特别是纪律建设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在党的历史上首次选举产生了中央监察委员会,这是中央纪委的前身。

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的腥风血雨里,全国57967名中共党员中,有投敌叛变者,有登报脱党者,有贪生怕死者,有腐化堕落者……

面对严峻形势,党中央如不及时维护纪律、监督党员,就会对党的组织、对中国革命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

中央监察委员会的成立,是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重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开始走向正规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共纪检工作的光辉起点。

根据中共五大决议,中央政治局在第三次修改的党章中增加了第八章《监察委员会》,从制度上保证了中央及各省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开展党内监督和党风建设。

第一届中央监察委员会的10名成员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忠实履行监察委员职责,坚决反对党内贪污腐化、坚决惩治违反纪律者,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出现1名叛徒。

这10名成员中,有8人相继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的忠诚。(记者 李源 通讯员 张志宏 吴迪)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