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青年科技奖

首页 > 青年科技奖 > 第11-15届

王记增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19日

王记增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41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兰州大学

教育与工作简历

19929月-19966 兰州大学力学系毕业,本科生,获理学学士学位

19969月-20016 兰州大学力学系毕业,研究生,获理学博士学位

20019月-20024 韩国,国立全北大学精细机械工程系,博士后

20025月-20046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金属研究所,博士后

20047月-20066 德国,马克思-普朗克金属研究所,Staff Scientist

20067月-20096 美国,布朗大学工学院,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

20097月至今 兰州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萃英学者特聘教授(三级),工程力学与固体力学博士生导师、工程力学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领域:分子与细胞生物力学、生物材料与仿生力学、微、纳米尺度材料与力学、非线性问题定量分析方法、压电复合材料与智能结构

社会任职: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力学中心管理委员会委员、法国国家研究署(French National Research Agency)项目与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第13届国际断裂力学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西部力学青年学术沙龙共同倡议人及组织者。

主要成绩

积极投身于力学科学研究,敢于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已取得显著成绩。早在其博士论文研究中,在周又和教授与郑晓静院士的指导下,就已成功地实现了将最新数学工具——小波理论及定量分析方法应用于结构力学及其智能动力控制研究中,提出的小波延拓技术及改进的小波生成途径解决了小波分析方法应用于求解初、边值问题的跳跃问题,给出的基于小波理论的新的拉普拉斯数值反演方法解决了对后者应用的参数选取与函数类型限制问题、进而被国内外学者成功地应用到动力系统与动力控制的定量分析中并多次得大篇幅采用,相关研究成果于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5/7)。2001年获博士学位后,他先后在德国和美国与国际知名力学学者高华建院士开展了长达7年的合作研究:主要针对生物与新能源材料的力学特性,率先发展了从单一高分子、分子簇、亚细胞、细胞乃至宏观复合材料的跨尺度多场耦合统一理论模型与定量分析方法,所得结果受到学术界的认可与好评。尤其是针对半柔性高分子链的统计热力学特性这一非常具有挑战性的经典课题开展了从本构理论到仿真模拟的定量建模研究,给出的仿真新模型获得生物物理学界的广泛大篇幅引用,得到的相关本构关系被国外研究团队专门开展实验进行了验证;给出了20年来有关细胞中微管结构弯曲刚度不同实验测量值相差几个数量级问题的机理解释,发现了材料的奇异力学行为,解释了有关细胞生物学现象,得到的解析本构关系纠正了分子马达实验中力测量数据处理所需的相应公式;针对细胞尺度生物界面相互作用力学特性,开展了涉及连续介质变形与分子簇扩散及随机化学反应耦合的特异性粘附理论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可统一解释与细胞粘附有关的多种不同实验,拓展了经典接触力学概念。2009年夏天主动回到条件艰苦的兰州大学工作,于当年底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他主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骨干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和国家聚变能发展专项一级课题等,所开展的生物力学和小波方法研究已获显著进展,尤其在求解非线性问题的定量方法上解决了解的封闭性问题,使其求解强非线性问题具有通用性,并已成功获得一些典型力学问题的检验。

截止目前,在J. Mech. Phys. SolidsBiophys. J.LangmuirJ. Comput. Phys.J. Chem. Phys.Phys. Rev. EJ. Mech. Behav. Biomed. Mater.Commun. Nonlinear Sci. Numer. Simul.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与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近40篇,应邀为Kluwer AcademicSpringer出版的书章2篇。在生物力学实验方面的研究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7项,其中获批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2项。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