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王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发布日期:2021年05月31日

2021年是我国著名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仁先生诞辰100周年。515日至16日,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和中国力学学会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力学与实践》期刊协办,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承办的王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暨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

纪念会现场

516日上午,“王仁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北京大学中关新园举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出席会议,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龚旗煌院士在会上致辞。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方岱宁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谢心澄院士作为嘉宾代表分别致辞。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王义遒教授,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张恭庆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伍小平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杜善义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孙承纬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原理事长、中科院力学所白以龙院士,大连理工大学程耿东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南方科技大学章亮炽院士,北京大学魏悦广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等学界代表,与多所高校和相关单位领导、嘉宾,会同王仁先生的家属、友人和学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纪念会及研讨活动。纪念会由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主持。

龚旗煌在致辞中代表北大全体师生向王仁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缅怀。他表示,王仁先生的一生是在爱国主义旗帜下,为科学事业奋斗的一生,他始终把祖国利益作为最高利益,把民族振兴作为最高追求。自1953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王仁先生参加了留学生争取回国的斗争,克服重重阻难归国,为中国第一个力学专业——北大力学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又响应祖国需要,面对陌生领域开拓向前,在北大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地球动力学硕士点。教学科研以外,他还多次参加国际会议为我国争取有利的学术地位,鼓励和带动年轻同志进行研究,桃李天下,影响深远。龚旗煌指出,和同时期诸多学者一样,王仁先生的成就有很多是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取得的,他们的奋斗精神和其成果一样,都是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宝贵财富和源泉。今天我们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教育家,不仅是因为他为我国的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也不仅因为他培育了大批成为学科中坚的优秀人才,更重要的是为了继承和发扬王仁先生的精神,仁厚笃实、辛勤奉献、甘为人梯,以振兴祖国科学事业为己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坚持“四个面向”,努力把北京大学建设成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

在塑性力学和地球动力学两个领域,王仁先生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工作,为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也是国内将力学与地球科学相结合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先驱者。方岱宁、谢心澄先后致辞,共同回忆了王仁先生为祖国力学和地学科研教育事业不断探索、奉献、前进的一生,指出科技工作者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先辈留下的无价精神财富,学习王仁先生勤奋、严谨、创新的治学态度和对国家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淡泊名利、立德树人,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为了纪念王仁先生,将他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经王仁先生家属同意,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自2016年起设立“王仁力学讲座”,邀请国内外在力学领域及力学相关的自然科学与工程科学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知名学者来访,同师生分享领域前沿及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该讲座被列为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研究生必修课,至今已邀请嘉宾70余位,其中包括21位院士。纪念会上,力学与工程科学系主任杨越向与会者作了相关报告,介绍王仁力学讲座的设立和进展情况。

作为王仁先生的同事、学生,北京大学原力学系主任苏先樾教授,北京大学校友、中科院力学所赵亚溥研究员,北京大学原力学系主任方竞教授分别主持了“王仁先生生平介绍”环节的三个报告。北大力学系1958届毕业生武际可教授作了主题为“王仁先生生平简历及对中国力学发展贡献介绍”的报告,北大力学系1963届毕业生黄筑平教授作“王仁先生塑性力学成就简介”报告,北大地球物理系蔡永恩教授作“王仁先生地球动力学成就简介”报告,详细梳理了王仁先生生平以及与北大相关学科发展之间的深厚渊源。

魏悦广主持了以“缅怀王仁先生”为主题的自由讨论环节。王仁先生的友人、学生代表,王义遒,张恭庆,白以龙,杨卫,清华大学原副校长余寿文教授,杜善义,程耿东,郭万林,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等先后发言,北京大学王金枝教授代表北京大学黄琳院士、北京大学陈璞教授代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崔俊芝院士宣读书面发言。因疫情无法来到现场的香港科技大学余同希教授进行线上发言。大家满怀深情地共同追忆了与王仁先生相识相交中的点滴细节,让现场所有科技工作者再次聆听到了他的谆谆教诲,生动展示了一位仁厚笃实、育人不倦的科学家与教育家形象。

王仁先生的家属代表王鸣燕回忆了王先生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细节,展现了有血有肉、和蔼可亲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侧影。她对长期以来一直怀念王先生的同仁和朋友们表示感谢,同时为我国力学和地学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果表示祝贺。

段慧玲作总结发言。段慧玲表达了对王仁先生的缅怀和尊敬,并代表北京大学工学院对众多嘉宾的到来表示感谢。她表示,王仁先生为北大力学学科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为后来人勇于探索科学边界、敢于担当报国大任,树立了优秀的榜样。王仁精神是北京大学的宝贵财富,是力学界的珍贵遗产,也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典范。以实际行动弘扬王仁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不断进取,勇攀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是我们永远铭记王仁先生的最好方式。

16日下午举行了“固体力学前沿研讨会”,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孙承纬院士作了题为“Experiments on Material Dynamics under Extreme Loadings (极端加载条件下材料动力学的研究)”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嘉陵教授作了题为“动物抗冲击的防护策略:几个实例剖析”的报告;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深圳市跨尺度制造力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南方科技大学力学与航空航天工程系的章亮炽讲席教授作了题为“On the Manufacturing Mechanics in Composite Machining (复合材料切削加工中的制造力学)”的报告;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力学进展》主编,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兰宏研究员作了题为“金属高速切削剪切带的涌现与控制”的报告;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韦小丁教授作了题为“金属玻璃黏弹塑性本构理论与超高应变率实验表征”的报告;香港大学岳中琦教授作了题为“多层和梯度材料弹性力学空间问题的闭合基本解和应用研究进展”的线上报告。结合这九个大会报告的主要内容,参会专家和学者们针对固体力学学科前沿与国家重大需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大会报告后,参会代表举行了圆桌研讨会,就固体力学领域的前沿核心科学问题、“卡脖子”工程技术问题、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与潜在的新增长点发表了各自的见解与思考,并集体交换了意见。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兰州大学周又和教授主持了本次研讨会。北京航天大学陈玉丽教授,湖南大学侯淑娟教授等代表女性力学学者在缅怀王仁先生在力学教学科研方面的杰出贡献的基础上,积极发言讨论了如何将王仁先生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助力我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在“四个面向”指引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随后,第10届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全体工作会议,讨论并一致通过了关于“波动力学专业组”人员建议名单。此外,会议期间还召开了第10届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党员学习会议。会议宣读了中国力学学会关于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党小组周又和组长与王建祥副组长的人选提名批复意见。学习了中国科协的有关党建工作部署。讨论了如何围绕中国科协“众心向党 自立自强”主题实践活动,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组织固体力学学者走进革命教育基地开展红色教育,挖掘“红色足迹”的科技资源,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开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家精神、科技志愿服务等活动,搭建技术支持服务平台,发挥科技服务团作用,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乡村振兴,做优“科普中国”,做强“科创中国”,做精“智汇中国”,做实“科技工作者之家”,逐步建成组织、搭建平台、并形成机制。最后决定于2021年由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联合湖南大学组织固体力学学者赴毛主席故居追寻红色足迹,开展党建强会特色活动。

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会议及党小组学习会议环节

本次会议在圆满完成预定的所有议程后顺利闭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本次会议通过缅怀王仁先生在力学教学科研方面的杰出贡献,交流国内外力学学科各领域的主要研究进展,有助于广大固体力学工作者将王仁先生的崇高精神发扬光大,助力我国力学我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在“四个面向”指引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