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沙龙专题

首页 > 沙龙专题 > 沙龙动态

中国力学学会第115次青年学术沙龙暨“力学大师面对面”系列活动纪要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23日

2022年3月19日,中国力学学会第115次青年学术沙龙通过腾讯会议在线上举行。本次活动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国力学学会秘书处承办。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冯西桥、曲绍兴,专职副秘书长汤亚南,副秘书长陈玉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处长张攀峰等莅临指导,来自全国各地科研院所的580余名力学科研工作者参加了本次活动。沙龙活动由学会副秘书长陈玉丽教授主持。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曲绍兴教授在致辞时,首先向参会的嘉宾和代表们表示感谢,随后介绍了青年学术沙龙的组织形式,回顾了2021年沙龙活动开展情况,介绍了2022年的沙龙活动安排。他指出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非常重视青年人才培养,针对青年人才不同成长阶段,学会分别设立了优秀博士生学位论文评选、青年人才蓄水池、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等项目。这些项目在发现和培养人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为青年人才搭建了成长快车道。最后,他鼓励青年人才积极申报学会青年项目,通过沙龙充分交流,激发新的学术思想,依托学会平台快速成长。

upfile

本次沙龙也是学会“力学大师面对面”系列活动之一,特别邀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副理事长、清华大学郑泉水教授与青年人分享《二十年交叉创新研究的反思与建议》。

郑泉水院士是固体力学与微纳米力学专家,创建了完整的本构方程张量函数理论,开创了结构超滑理论与应用技术,并致力于拔尖创新型学生的培养。先后担任清华学堂钱学森力学班创办首席教授、清华大学微纳米力学与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中心创办主任、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创办所长、深圳零一学院(筹)创始院长。

郑泉水院士在报告中指出:近十年来,人类加速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期,即跨过人工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临界点,进入人类-人工复合智能时代。在此大背景下,过去两个世纪缘由知识爆炸和人类智能局限而发生的学科越分越细的趋势,正发生根本性扭转,即转向以发现未知-创造未有大问题为牵引、跨越学科的创新。其中所谓 “从0到1”创新,是指最终产生全球历史性影响、甚至改变世界的源头创新。任何一个成功的“从0到1”创新,在从0到1阶段和从1到(大)N阶段,都难免遭遇“死亡谷”;且每一段都是长达10余年的长周期。

郑泉水院士回顾了自2000年起,他的研究从在传统学科(力学、数学、材料)/“做得最好”,全面转向了学科交叉/“从0到1”创新的历程。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他和团队在“结构超滑技术”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两方面,从一定意义上讲,跨越了0到1段的死亡谷,步入1到N段探索新阶段,正以双螺旋的方式跋涉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的,是他人生前20年的教育经历和中间20年(1980-2000)的数学与力学研究积淀。他希望通过此次分享,对力学界的年轻研究者有所借鉴和启发。

郑泉水院士的报告引起了与会嘉宾和代表的热烈讨论和积极反响。他就代表们提出的问题做了耐心详细的解答。

upfile

本次沙龙还特别邀请了中国力学学会2021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鲁晓兵研究员分享他的科研成果《水合物分解相关海床及结构稳定性》。鲁晓兵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岩土力学和非常规油气开发中的工程科学问题。自2004年以来开展天然气水合物开发相关的力学研究,搭建了天然气水合物开采安全性评价实验平台,包括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样品制备、力学特性测量、灾害模拟与开采的实验装置与物理模拟技术。他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天然气水合物开发可能引起的海床及其中的结构物的稳定性问题,包括破坏类型、科学问题、研究方法等;然后介绍了水合物沉积物分解前后的力学性质实验测量、力学参数模型和本构模型的提出,以及水合物分解引起海床和结构稳定性的离心机实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结果;最后介绍了研究结果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情况。

upfile

青年报告环节邀请了北京大学赵耀民研究员和哈尔滨工业大学隋超副教授的报告。

赵耀民研究员是中国力学学会第六届青年托举人才,他在报告《复杂湍流问题的机器学习可解释模型》中,介绍了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 方法的机器学习湍流建模工作,并提出机器学习与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双向耦合的训练框架。这种双向耦合方法在训练过程中考虑了工程计算与训练数据的相容性,训练结果在实际计算中的收敛性和预测精度均有显著提升。他将本方法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尾流等多种流动,得到的数据驱动湍流模型具有可解释性强、预测精度高、鲁棒性较好等优点。

upfile

隋超副教授在她的报告《低维材料原位力学及其多功能应用》中介绍了氧化锡(SnO2)纳米线电极材料锂化还原过程对其力学性质的削弱机制;纳米厚度共价键有机框架(COF)薄膜的拉伸力学性能,并发现了裂纹不敏感现象;各向异性二维材料硒(Se)纳米片以及高度定向排列碳纳米管薄膜的多功能应用。

upfile

本次沙龙报告精彩、讨论热烈。力学大师分享的智慧和观点为青年人才指引前进方向,启发创新思维,坚定科研信心。

upfile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