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年04月27日
一、2022年亮点工作
2022年,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力学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依靠各委员和各专业组的共同努力,以引导学科前沿、活跃学术研究和培养年轻人才为目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现将2022年的工作亮点进行总结。
1.主办“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聚焦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在国防领域的重大应用需求。
2022年9月2日至4日,在安徽合肥召开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来自32家单位共10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大会报告涵盖了武器毁伤、水下爆炸、梯度防护材料设计、异形弹体侵彻、多层防护结构应用、激光诊断、先进结构材料失效行为等方面的前沿问题和最新进展。研讨会上同时召开了第10届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党员学习会议,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成教授(线上)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凯副教授带领与会代表回顾了爆炸力学发展史,学习钱学森、郭永怀和郑哲敏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和爱国爱党精神。最后,与会代表在黄晨光研究员带领下前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强磁场科学中心和科学家精神纪念馆。
2.承办中国力学大学2021+1分会场,促进了力学学科发展
2022年11月5日至9日,中国力学学会2021+1在线上举行。2022年11月6日,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承办中国力学大会爆炸力学分会场会议,共邀请11名专家学者进行学术汇报,内容涉及颗粒金属材料压缩的静/动态行为及其变形机理、考虑初始预应力的舰船构件水下爆炸加载响应实验研究、结构对装药非冲击点火反应的影响研究、爆炸冲击波人体致伤机理与防护技术等。冲击动力学专业组承办的先进材料与结构冲击动力学行为分会场邀请了12位学者作学术报告,内容涉及材料动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复杂结构设计与吸能特性、超高速撞击与侵彻破坏等方面。每位线上学者的报告,都吸引超过270余位专家老师和学生的参与和讨论。承办了中国力学学会2021+1水下爆炸分会场,投稿约40余篇,其中口头邀请报告10篇,在2022年11月8日进行了在线交流,领域专家和学者约80余人参加了在线交流。此外,其他各专题组也以专家身份分别参与了大会中的分会场和各专题会场,共同研讨了相关领域的国防应用需求和未来战略发展规划,为专业方向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3.组织专业组学习二十大精神,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
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各专业组积极落实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指示,组织专业组专家线下收看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容和要求,号召大家提高政治站位,面向党和国家重大需求,持续推动爆炸力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创新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成功召开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聚焦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在国防领域的重大应用需求,前沿科学问题和基础科学问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研讨如何引领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承办中国力学大学2021+1爆炸力学、先进材料与结构冲击力学行为、水下爆炸及其工程应用等分会场,相关领域的国防应用需求和未来战略发展规划;组织学习二十大精神;各专业组制定了2023年发展规划。
三、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1、主办“ 2022年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聚焦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在国防领域的重大应用需求,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2022年9月2日至4日,2022年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力学学报》协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喜胜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力学处雷天刚处长、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张攀峰处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戴兰宏研究员,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成教授(线上),副主任委员周风华教授、黄晨光研究员,秘书长姚小虎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恒安教授,爆炸力学各专业组组长、副组长,爆炸力学优秀青年学者等来自32家单位共100余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开幕式由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姚小虎教授主持。
开幕式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罗喜胜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回顾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爆炸力学专业的辉煌历史,介绍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团队的发展现状,表达了学校对办好该专业的决心,并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及爆炸力学界同仁对该团队的发展给予帮助和指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科学部力学处雷天刚处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戴兰宏研究员和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成教授(线上)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雷天刚处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学科在近年来的发展,指出综合性交叉研究和学科发展方向是目前急需关注的问题。戴兰宏研究员肯定了本次战略研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应聚焦国家重大需求,聚焦基础前沿学科。王成教授在线上致辞中表示会议为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领域内各位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合作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希望各位与会专家通过本次会议共同研讨,在学科发展战略规划上达成共识。
会议邀请了国防科技大学卢芳云教授、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刘建湖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郑志军副教授、南京理工大学张先锋教授、清华大学柳占立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邵建锟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陈艳研究员等7位国内知名专家做大会特邀报告。大会报告涵盖了武器毁伤、水下爆炸、梯度防护材料设计、异形弹体侵彻、多层防护结构应用、激光诊断、先进结构材料失效行为等方面的前沿问题和最新进展。在交流环节,专家、学者和汇报人就相关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王志华教授、周风华教授、黄晨光教授先后主持了大会报告。
报告后,国防科技大学李志斌教授介绍了第四届全国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青年者学术研讨会的筹备情况。随后,进行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参会人员就爆炸与冲击动力学的国防应用需求、发展规划和基础科学研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研讨会上同时召开了第10届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党员学习会议,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成教授(线上)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凯副教授带领与会代表回顾了爆炸力学发展史,学习钱学森、郭永怀和郑哲敏等老一辈科学家们的无私奉献和爱国爱党精神,黄晨光研究员、王成教授先后做了党员学习环节的致辞和总结,姚小虎教授主持了党员学习环节。《力学学报》向与会代表赠送了“纪念郑哲敏先生逝世周年”专刊。
最后,与会代表在黄晨光研究员带领下前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强磁场科学中心和科学家精神纪念馆。
2、承办“中国力学学会2021+1”分会场, 促进了力学学科发展
2022年11月5日至9日,中国力学学会2021+1在线上举行。
(1)爆炸力学分会场
2022年11月6日,中国力学大会爆炸力学分会场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分会场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承办。会议开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姚小虎教授主持。出席会议的有专委会主任王成教授,专委会副主任黄晨光研究员、李玉龙教授、周风华教授,专委会委员及众多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
专委会主任王成教授致欢迎辞,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并鼓励青年学者参与爆炸力学领域举办线上和云端交流讨论会,共同学习,互相进步。
爆炸力学分会场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虞吉林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杨先锋教授,西北核技术研究院陈春林研究员,国防科技大学卢芳云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朱志武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傅华研究员,清华大学庄茁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罗胜年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郭伟国教授,宁波大学董新龙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袁野教授等11位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领域知名专家学者作了精彩的邀请报告,分别进行了题为“颗粒金属材料压缩的静/动态行为及其变形机理”“大型飞机着陆紧急拦停的力学模型,数值化设计方法和验证”“新型毁伤材料制备、性能及应用探索”“考虑初始预应力的舰船构件水下爆炸加载响应实验研究”“冲击加载下冻土的统一粘塑性模型及其率-温等效性”“结构对装药非冲击点火反应的影响研究”“爆炸冲击波人体致伤机理与防护技术”“动态极端条件下材料性能的X射线多时空尺度研究”“光沉积镍基高温合金In718的动态本构关系及失效”“典型金属柱壳的爆炸膨胀断裂”“爆炸距离对内爆冲击波作用下钢板变形的影响研究”的学术汇报。
会议期间共有近千位学者聆听报告,报告过程中北京理工大学武海军教授、孙远翔副教授和宁波大学王永刚教授等向报告人提出相关学术问题并进行了积极讨论。会议过程中专家学者交流深入,讨论热烈,促进了爆炸与冲击动力学领域发展,取得了圆满成功.
(2)先进材料与结构冲击力学行为分会场
冲击动力学专业组积极参与2021+1中国力学大会的筹备工作,成功组织了MS54“先进材料与结构冲击动力学行为”分会场的组稿、邀请和线上会议工作。先进材料与结构冲击动力学行为分会场邀请了12位学者作学术报告,内容涉及材料动力学行为与破坏模式、复杂结构设计与吸能特性、超高速撞击与侵彻破坏等方面。每位线上学者的报告,都吸引超过270余位专家老师和学生的参与和讨论。并承办了MS54“先进材料与结构冲击动力学行为”分会场会议。会议开始时王明洋院士致开场词,郭伟国教授主持。
上半场会议中,西北工业大学郭亚洲教授作“脆性材料在多脉冲加载下力学行为”的邀请报告,介绍了静、动态载荷下脆性玻璃材料的破坏行为,发现脆性玻璃材料的破坏强度随着试样尺寸、加载方式等变化,而拉伸载荷下材料的强度基本不变,并通过高速摄影阐明了差异存在的原因。天津大学马家耀教授作“一种基于剪纸的金字塔形折叠芯材料设计与吸能特性研究”邀请报告,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对吸能特性的影响。西南交通大学刘虎老师介绍了不同梯度自相似蜂窝结构的吸能特性,从而优选提升结构的耐撞性。北京理工大学黄怿行副教授报告了抗冲击宽度频吸波多层超结构进化优化设计, 在实现结构抗冲击的同时实现电磁屏蔽“隐身”。北京理工大学武晨阳通过对FE-SPH方法的耦合,采用数值仿真分析了攻角对碎片云结构及危险碎片分布特征的影响。武汉科技大学张威报告了两端固支非对称碳纤维增强混杂夹芯梁的低俗冲击变形与破坏。
下半场会议中,南京理工大学范华林教授作“点阵结构动力学行为研究”邀请报告,介绍了超结构夹层板/芯材料在隔振、冲击防护等领域的数值仿真、理论分析和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之后汕头大学张志强针对伞兵缓冲鞋实战需求,报告了基于猫脚掌肉垫的军用缓冲靴放生设计和实验验证工作。西南交通大学别比熊报告了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探测碳纤维复合材料在高速侵彻下的断裂过程,获得了不同角度侵彻下纤维丝/裂纹发展模式和材料的抗侵彻性能。哈尔滨工程大学杨丽红报告了多层梯度点阵夹心结构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响应研究。流体物理研究所潘忻彤介绍了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开展磁驱动准等熵压缩实验不确定度评估的工作。中南大学王琎报告了三向同性负泊松比多孔结构的冲击力学响应特性。
(3)水下爆炸及其工程应用分会场
水中爆炸动力学专业组积极响应中国力学学会和爆炸力学委员会的要求,号召专业组成员和相关领域内专家参加中国力学大会2021+1,承办了水下爆炸分会场,投稿约40余篇,其中口头邀请报告10篇,在2022年11月8日进行了在线交流,领域专家和学者约80余人参加了在线交流。
会议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的胡延东,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的周章涛和余俊,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的段超伟、大连理工大学的张之凡和王须民、北京理工大学的赵自通分别做了题为“深海浮球内爆过程的三相流固耦合模拟”“水下极端条件下的爆炸载荷研究进展”“水下爆炸气泡脉动周期的简便计算方法”“聚能装药空中和水下近场爆炸载荷特性”“基于 two-fluid 相变模型的近水面爆炸空化模拟研究”“基于可压缩混合模型的自由场水下爆炸仿真研究”“聚能装药水下爆炸破冰数值仿真研究”的学术报告。交流环节,与会专家、青年学者与报告人之间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此外,其他各专题组也以专家身份分别参与了大会中的分会场和各专题会场,共同研讨了相关领域的国防应用需求和未来战略发展规划,为专业方向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3、主办“冲击波现象与应用研讨会” , 推动了我国冲击波研究领域科技的发展和应用
爆炸加工专业组11月17日至18日组织冲击波现象与应用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hockwave Phenomena and Applications,ISPA),为促进国内外爆炸冲击现象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术交流。会上陈鹏万教授致欢迎辞,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和衷心感谢。
会议主题有:冲击与高压现象、材料结构动态力学行为、防护结构材料、爆炸加工及爆炸合成、冲击波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等,共邀请国内外专家29人做报告。
该进一步交流了国内外冲击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了冲击波领域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技术应用,研讨了冲击波科学与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促进了该领域的国际间交流与合作,推动了我国冲击波研究领域科技的发展和冲击波在前沿交叉领域的应用,促进了冲击波科学与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
4、主办“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国际研讨会”,推动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及相关粒子法的理论及应用
2022年3月28日至4月2日,由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计算力学与工程应用研究所承办的“2022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国际研讨会”(2022 Xi’an SPHERIC International Workshop)在陕西西安翱翔国际会议中心线上-线下同步召开。会议组织了3场由国内外顶级专家所作的大会报告和3场国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所作的科研训练报告。本此会议有来自中国、日本、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20余位代表参会,分为14个主题、53个口头报告。会议围绕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方法(SPH)及相关粒子法的理论及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展开研讨。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的博士生及青年学者进行汇报交流,分享科研成果和学术经验。本次会议得到了《力学学报》(英文版)的大力支持,并设立专刊发表会议优秀论文。
5、主办爆炸加工专业组工作规划研讨会,为爆炸加工技术指明方向
由于受疫情原因,爆炸加工专业组于2022年3月10日,以线上会议形式组织第十届组织爆炸加工专业组成员进行讨论,深入交流现阶段爆炸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新兴的爆炸加工技术进行了探讨。专业组专家均认为,新兴爆炸加工技术在环境保护、能量利用率、安全性等方面有一定特色,是提升爆炸加工生产效率的重要技术。同时专业组专家认为必须继续推动我国爆炸加工领域科技的发展和爆炸力学在交叉前沿领域的应用以拓展爆炸加工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6、承办第二期冲击动力学前沿论坛,明确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
2021年12月3日-5日以“动载荷下合金材料物理力学行为的理论、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为主题的2021年第二期冲击动力学论坛在成都召开,该会议由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协办。
因受疫情的影响,本届论坛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时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综合与战略规划处张攀峰处长、西南交通大学何川副校长、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曲绍兴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玉龙教授和周风华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姚小虎教授、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冲击动力学专业组组长郭伟国教授、太原理工大学赵隆茂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陈小伟教授,以及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9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论坛。线上参会人数达3000余人次。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姚小虎教授主持。开幕式上,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何川教授、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党委书记庞烈鑫研究员代表承办方分别致欢迎辞,对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孟庆国副主任介绍了爆炸力学学科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情况,希望发挥学科优势,注重学科交叉,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民生需求。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曲绍兴教授指出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学科在国防军工和民用装备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希望结合科技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进一步凝练关键科学问题,挑战具有重要科学和战略价值的卡脖子方向和关键技术。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玉龙教授指出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密切相关,此次论坛汇聚了冲击动力学及相关交叉学科的专家学者,促进了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期望广大学者要向老一辈爆炸力学科学家学习,不断推进爆炸力学学科欣欣向荣发展。冲击动力学专业组组长郭伟国教授介绍了本次论坛的研讨主题和方向,希望通过广泛深入交流,积极推动冲击动力学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
本次会议针对冲击动力学及其应用相关领域的科技前沿,围绕“动载荷下合金材料物理力学行为的理论、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主题,邀请了西南交通大学康国政教授、西北工业大学李玉龙教授、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赵剑衡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王开云研究员、宁波大学周风华教授、广西大学于鹏助理教授6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题为“材料棘轮行为研究-实验和本构理论”“电磁Hopkinson杆及其应用”“激光清除空间碎片研究”“重载机车车轮踏面剥离原因与控制研究”“损伤演化对韧性金属动态破碎过程的影响”“结构动力学问题的等几何自适应方法研究”的学术报告。与会专家、青年学者与邀请报告嘉宾之间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探讨合金材料的动态塑性变形及其机制,损伤演化与断裂,绝热剪切带及相关微结构、本构方程及其应用,切磋新的理论分析、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方法。
邀请报告结束后,西南交通大学敬霖研究员代表会议承办单位对特邀报告专家和线上/线下的参会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闭幕式上,冲击动力学专业组组长、西北工业大学郭伟国教授对本届论坛进行了总结性评述,认为此次会议达到了专业组“办精品、引前沿”研讨会的目的,达到了预期的交流效果,研讨了新时期冲击动力学的定位、机遇与挑战,明确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与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方向。
7、主办本领域系列学术报告、会议,促进了爆炸力学学科领域交流与发展
(1)邀请国内著名学者做线上学术报告
①与俄罗斯拉夫伦捷夫流体力学研究所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在爆炸加工专业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拉夫伦捷夫流体力学研究所于2022年6月9日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主题为高功率制造技术的双边研讨会。会上,中俄双方各推出4位专家, 共做8个专题报告,包括冲击合成新材料、爆炸冲击材料改性、爆炸喷涂技术等。双方针对专题报告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和可能的合作意向探讨。双方互相邀请对方参加相应的国际会议,以进一步加深交流、加强合作。
②与乌克兰巴顿爆炸焊接研究所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爆炸加工专业组支持下,北京理工大学与浙江巴顿焊接技术研究院、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所三方于2022年10月19日以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举行主题为先进高能率加工技术的研讨会。会上,中乌双方分别推出五位专家,共做10个专题报告,如新型爆炸加工技术、爆炸合成新材料技术、基于爆炸冲击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等。双方就关心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深入交流,会议取得良好结果。会上,双方均表示愿意常态化组织双方的国际交流,继续举办双边研讨会,并进一步丰富交流合作形式。
(2)举办“冲击动力学云讨论班”
2022年,冲击动力学组延续了自2021年发起的云会议形式“冲击动力学云讨论班”活动,共开展了四期(第八期至第十一期)。第八期活动于2022年3月26日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汪海英研究员承办,邀请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龚自正研究员作“超高速碰撞机器航天若干应用研究进展与展望”报告,介绍了超高速碰撞现象及其关键科学问题,以及超高速碰撞在航天器空间碎片防护和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防御方面的应用。
第九期活动于2022年5月16日由西北工业大学闫娜教授承办,邀请了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M.A.Meyers教授作“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in understanding the strength of materials in extremes:laser experiments and molecular dynamics”学术报告。
第十期活动于2022年7月23日由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王桂吉研究员承办,邀请了中科院力学研究所袁福平研究员作“单/双重异构/梯度金属的动态变形和强韧化机制”学术报告。袁福平研究员介绍了利用跨尺度力学原理和背应力硬化的学术思想来设计异构/梯度金属从而突破高强度金属的塑性瓶颈的工作。
第十一期活动于2022年10月22日由宁波大学王永刚教授承办,邀请了美国北卡大学夏洛特分校许骏教授作“Multiphysics modeling of battery safety issues”学术报告。许骏教授介绍了新能源汽车电池安全性相关的内部短路和热失控状态的电化学-热-力耦合问题。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1.爆炸力学专委会党的工作小组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学习
2021年12月4日,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举行线上会议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强调落实科技创新工作。爆炸力学专委会及秘书处共29人出席会议。会议由秘书长姚小虎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刚带领大家学习了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周院士首先对党的历史上三个历史决议进行了简要的回顾,对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框架、特点与作用进行了阐述,最后围绕第三个历史决议的八大理论要点进行解读。在宣讲中,周院士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从深刻理解六中全会精神和《决议》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及成功经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全面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和解读。
与会委员纷纷表示,通过深入学习,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要将学习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学习内容,在学思践悟中不断坚定信仰、启迪智慧、汲取力量。
最后爆炸力学专委会主任王成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发出了五个号召:号召大家结合自身实践,坚持“四个面向”,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从事爆炸力学科研工作;号召大家从历史的时间角度、从发展的变化角度充分认识新时期的特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号召大家充分认识两个确立的伟大意义,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真理性;号召大家充分认识“十个坚持”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十个坚持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加倍珍惜、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号召大家认真学习、认真思考“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 这个根本问题,从自身科研工作出发,思考党员和科研工作者的内在属性与根本任务,向实践学习、向历史学习,做无愧于历史的党员、做无愧于国家科研使命担当的爆炸力学科研工作者。
2.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开展党员学习会议
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9月2日至4日在安徽省合肥举行了2022年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研讨会上召开了第10届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党员学习会议。本次活动由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承办,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和《力学学报》协办。会议聚焦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在国防领域的重大应用需求,前沿科学问题和基础科学问题,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的学术思想和科学精神,研讨如何引领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推进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
本次党建活动由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姚小虎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黄晨光研究员致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赵凯教授协助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成教授(线上)带领全体与会代表学习了党史和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学科的发展历史,回顾了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和郑哲敏先生在爆炸力学领域内做出的突出贡献,学习了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爱国爱党精神。王成主任在总结发言中表示要从事爆炸力学研究的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提高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学术水平做出新贡献。黄晨光研究员表示,科研人员要以科技创新作为核心,明确中心任务,守住自己的责任。
会后,在黄晨光研究员带领下,与会专家和学者前往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参观了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强磁场科学中心和科学家精神纪念馆。在科学家精神纪念馆,与会专家们聆听了葛庭燧等老一辈科学家在党和国家支持下为科学进步奉献一生的感人事迹。
本次党员学习会议促进了爆炸力学科研工作者之间的深度交流,鼓励广大科研工作者学习老一辈爆炸力学学者的无私奉献和爱国爱党精神,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勇攀科研高峰,凝聚力量解决国防技术关键难题,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全体与会代表一起学习“学党史 研爆炸 创未来”
与会代表参观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科学家精神纪念馆
3.各专业组成员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
在今年全国疫情反复的形势下,专业委员会全体成员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疫情防控精神,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在相关学术会议期间开展了党员学习会议,并在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纪念馆进行了现场学习。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各专业组积极落实中国力学学会、爆炸力学专业委员会的指示,组织专业组专家线下收看党的二十大精神,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容和要求,号召大家提高政治站位,面向党和国家重大需求,持续推动爆炸力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创新发展,为国防现代化建设、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五、2023年工作计划
2023年爆炸力学专委会的工作在中国力学学会的领导下,结合专题研讨,召开各专业组或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积极主办学术活动,活跃爆炸力学领域的学术气氛,促进学术交流。拟主办的会议具体如下:
1)2023年4月,召开爆炸与冲击动力学发展战略研讨会,由宁波大学承办;
2)2023年4月,召开第二届水中爆炸动力学前沿技术研讨会,由国防科技大学承办;
3)2023年5月,召开爆轰前沿与安全性专题研讨暨爆轰专业组会议,由北京理工大学承办;
4)2023年5月,召开冲击动力学前沿论坛研讨会,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承办;
5)2023年5月,召开水中爆炸动力学在武器平台中应用研讨会,由国防科技大学承办;
6)2023年5月,召开第三届冲击波与医学工程前沿技术研讨会,由北京积水潭医院承办;
7)2023年5月,召开计算爆炸力学前沿论坛研讨会,由太原理工大学承办。
8)2023年7月,召开第十四届全国爆炸力学学术会议,由北京理工大学承办;
9)2023年7月,召开爆轰热点与前沿学术研讨会,由北京理工大学承办;
10)2023年7月,召开冲击动力学前沿论坛研讨会,由沈阳理工大学承办;
11)2023年7月,召开爆炸力学实验技术专题研讨会,由太原理工大学承办;
12)2023年7月,召开毁伤快速算法与仿真技术研讨会,由国防科技大学承办;
13)2023年7月,召开结构防护专题研讨会,由宁波大学和南京理工大学承办、陆军工程大学爆炸冲击防灾减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
14)2023年10月,召开水中爆炸动力学专业组发展规划会议,由中国科技大学承办;
15)2023年10月,召开冲击动力学前沿论坛研讨会,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承办;
16)召开2023年冲击动力学云讨论班线上会议,由冲击动力学专业组主办。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