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物理力学

2021年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0日

一、2021年亮点工作

1)人才队伍建设:副主任委员冷劲松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副主任委员杨丽教授入选2021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已公示)。

2)主任委员郭万林院士、委员张助华教授团队发展了基于蒙特卡洛算法的材料生长模拟方法,发现曲面导致的应力主导着石墨烯等二维材料拓扑结构缺陷的产生和演化(JMPS 157, 104645, 2021);发现二维硫族化物的晶界具有罕见的双位错核构成单元,且位错核可沿着晶界演化,形成丰富多样的晶界结构和功能性(Nano Lett.(21, 6014, 2021 )。

3)副主任委员赵亚溥研究员团队面向“双碳”目标牵引下国家在能源领域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前沿问题,开辟了深地物理力学方向,提出了干酪根重构的物理力学反演法,建立了页岩熟化指数和演化动力学方程。2021年,成果应用于中石油新疆油田,增产效果显著。

4)副主任委员冷劲松教授团队研制了国旗的形状记忆锁紧释放机构,历经295天,飞行了4.75亿公里后,2021515日在天问一号着陆器上,成功完成了中国国旗可控动态展开,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将形状记忆复合材料智能结构应用于深空探测工程的国家。

5)第七届主任委员周益春教授、第八届副主任委员杨丽教授团队的特色和亮点工作:廖敏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资助;杨丽教授牵头的“空天先进材料多场耦合效应”团队获批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制定首套热障涂层评价国军标:杨丽,周益春,朱旺等,GJB9916-2021 HK发动机热障涂层试验验证方法,军装计〔2021481号。

6)委员段慧玲教授研究成果“具有界面效应的复合材料细观力学研究”获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1);研究成果“复杂结构介质界面力学”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十三五优秀成果选编》。

7)委员吴恒安教授课题组基于非共价界面的共性特征发展了一般性力学框架并建立相应的多尺度力学模型,提出了非共价界面层状纳米复合材料力学设计的共性理论(JMPS, 158, 104560, 2022);与北京理工大学王博团队合作,提出了蒸发驱动纳通道液体流动力学模型,解释了COFs薄膜超高通量的原因(Nat. Mater., 20, 1551, 2021)。

8)委员徐志平教授课题组研究了二维晶体界面塑性,发现其行为由二维弹性和层间滑移之间的竞争决定,当二维晶体界面尺度逐渐增大时,其载荷传递机制从刚性滑移、拉伸-剪切传递转变为具有应变孤子特性的晶体塑性行为 (Nano Lett. 2021, 21, 4, 1772)

9)委员王钻开教授课题组构建了新型三维超浸润结构,实现自主择向、快速、长程的流体输运的新概念和新方法(Science 373, 13442021);发明了热装甲,颠覆了超高温环境液体难以超浸润这一经典难题,实现高达1200 ℃超高温下超浸润,解决超高温难以液冷散热这一瓶颈问题(Naturein press)。

10)委员白雪冬研究员课题组在铁电极性调控研究中,通过发展原位电镜局域力场和电场技术,实现了极性通量闭合畴和涡旋畴等拓扑结构相变的操控和原子分辨表征(PNAS 117, 18954 (2020); Nature Commun. 11, 1840 (2020); PRL. 124, 056002 (2020))。

11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吴强课题组发展完善了适用于高应变率条件下晶体塑性理论,所得模型能成功解释基于多种不同金属材料的实验结果(PRL 126, 085503 (2021)

二、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2021121日,第八届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暨党的工作小组(扩大)会议以视频形式召开。主任委员郭万林,副主任委员田永君、冷劲松、赵亚溥,委员王建国、王钻开、白雪冬、曲绍兴、李清文、吴恒安、张田忠、张助华、单智伟、赵增秀、段慧玲、姜利祥、祝文军、徐志平、郭旭,及秘书仇虎参加了会议。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万林介绍了本届专委会工作总体思路、总结2020年工作;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郭旭宣读《关于同意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名单的批复》;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曲绍兴介绍了中国力学学会近期重点工作和对专业委员会工作开展的要求。随后的自由讨论阶段,每位委员逐一进行了自我介绍,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并针对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的工作开展提供了一系列具体建议,包括:鼓励各自团队和同行在物理力学研究方向申请基金项目、大力支持物理力学青年人才培养、编写物理力学教材和开设课程、以专委会名义设立面向青年学者的奖项、扩大物理力学相关会议规模等。

三、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1)成功召开第十六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2021814 - 15日,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承办,《力学学报》《力学进展》期刊协办的第十六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以线上视频方式顺利召开。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委会主任、南京航天航空大学郭万林院士和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赵亚溥研究员担任大会共同主席。本次会议邀请了5个大会报告:浙江大学杨卫院士作了题为《纳米尺度的固体-极致强度与弹性》的大会报告;中国科学院大学吴岳良院士作了题为《力的本质与统一场论》的大会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作了题为《水伏科学与技术》的大会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作了题为《量子信息物理基础与量子计算》的大会报告;清华大学郑泉水院士作了题为《结构超滑技术的若干启示: 从零到一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人才培养》的大会报告。此外,组织了18个分会场共331个分会报告 (123个邀请报告、208个口头报告)。大会通过蔻享学术、腾讯会议、知乎、bilibili等平台全程在线直播,受到了广泛关注。根据平台方统计,实时在线参会累计突破8万人次。

2)成功召开第二届全国物理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和江苏省力学学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物理力学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于2021514-16日在江苏南京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浙江大学杨卫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等特邀嘉宾以及来自37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学者代表共百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受本次会议特邀,杨卫院士、郭万林院士分别为与会青年学者作了题为《物理力学十问》《物理力学:无尽的前沿》的大会报告。接下来,28位青年学者代表陆续登台,分享了各自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与观众展开了热烈讨论。这些青年学者报告内容丰富,涉及了与物理力学相关的众多前沿热点问题和重要工程应用领域,囊括了多场耦合物理力学、表界面物理力学、微纳米材料物理力学、极端环境物理力学等研究方向。

3)《多尺度力学及其在工业中的应用》讲习班于2021110-15日在清华大学举办。讲习班邀请了来自于清华大学、Melbourne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国家纳米中心、中国科技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研究机构12位本领域专家,针对高性能合金与复合材料两个工业中的重要课题进行授课。讲习班分5天、10个模块进行,第1天为多尺度力学方法介绍、专题讲座与高性能计算方法;第2天为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第3天为位错动力学、晶体塑性;位机器学习方法、时空多尺度方法;第5天包括相场方法与复合材料多尺度分析。全国44所高校/研究所、3家企业共204名学员参与学习。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物理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恒安教授所属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科院材料力学行为与设计重点实验室党支部荣获“安徽省高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五、2022年工作计划

1)组织2021年中国力学大会物理力学分会场

做好因疫情原因延期的2021年中国力学大会的物理力学分会场筹备和组织工作。

2)组织2022年第十七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

第十七届全国物理力学学术会议将于20228月在辽宁省大连市举办,承办单位为大连理工大学,会议负责人为郭旭教授。

3)组织2022年力学前沿交叉论坛

20224月,将在江苏南京举办力学前沿交叉论坛,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办,会议主席为郭万林院士,会议负责人为张助华教授。

4)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暨党的工作小组(扩大)会议

物理力学专委会将于中国力学大会期间组织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暨党的工作小组(扩大)会议。

5)专委会副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教授团队拟主办和组织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Materials and Nanotechnology in EngineeringSMN2022)及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aptive Structures and TechnologiesICAST 2022)国际学术会议。

6)专委会委员、北京大学段慧玲教授团队(联合孙超教授团队)将承办2022IUTAM Symposium Interface mechanics of complex flows and soft matter

7)专委会委员、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祝文军研究员团队将组织2022年“动态加载下金属材料强度”的专题研讨会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