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首页 > 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 激波与激波管

2021年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22年03月14日

一、2021年亮点工作

2021年,在中国力学学会的领导下,在广大科研人员的大力支持和努力下,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在学术交流和合作等方面发挥引领和带头作用,组织了中国力学大会激波与激波管前沿问题讨论会分会场、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激波和复杂界面流动专题等,并召开了专委会工作会议,讨论筹建成立专委会下属的专业组,并继续推动专委会党建工作和机构建设。

在科研成果奖励方面也取得可喜成绩。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喜胜、司廷、翟志刚、丁举春主要完成的“激波冲击流体界面的演化机理与调控”被授予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面向核聚变能源、航空发动机、国防尖端武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其中涉及的激波诱导高速界面流动这一共性科学难题,研制了先进的激波实验设备,实现了可控生成强激波物理条件和稳定高速流动方法,开展了系统且深入的激波冲击流体界面实验研究工作。该项目相关研究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实现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已连续发表流体力学知名期刊论文多篇,受邀发表多篇重要综述,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应。

二、分支机构内部建设情况

新一届专委会成员定期开展线上线下交流,并积极筹备专委会下属的专业组,已形成初步方案,将经专委会讨论确定后上报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

在激波研究领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学科前沿关键基础和技术问题鲜明特色的推动下,一大批科研工作者踊跃投身激波相关方面的科学研究。在这种新常态的大好形势下,激波与激波管研究涉及的科研方向越来越多,面临的研究内容越来越前沿,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越来越复杂,对力学发展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激波领域的科学研究,开展更有成效的学术交流,进一步促进年轻科研人员的成长,激波与激波管专委会经过多次反复讨论,建议成立下属专业组,名称初步拟定为:

1)超声速内流专业组

2)高焓设备和试验技术专业组

3)激波动力学专业组

4)爆炸波与爆轰波专业组

5)化学反应气体动力学专业组

三、分支机构本年度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

1、第十二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2021422-25日,长沙

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主办,由湖南省力学学会承办。本次会议设置大会主会场和7个分会场,共13个专题,投稿435篇,大会特邀报告9个,分会场邀请报告43个,口头报告248个。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罗喜胜教授作了题为《激波诱导界面不稳定性理论思考与构建从实验入手》的报告,介绍了激波与单模、多模以及双气泡融合等界面失稳实验,构筑了具有普适性的非线性模型,很好地预测了各阶段多模RM不稳定性的发展。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防科技大学易仕和教授作了题为《高超声速技术若干基础创新研究》的报告,系统介绍了该团队发明的高超声速精细流场结构显示技术-NPLS技术、研制的高超声速静风洞和开展的高超声速气动光学研究,相关技术获得广泛应用。激波与非定常流分会场设置了邀请报告4个和口头报告30余个,着重介绍激波与非定常流相关的基础研究、学科前沿与技术挑战等方面的问题。

2、中国力学大会,成都(因疫情推迟举办)

组织了激波与激波管前沿问题讨论会分会场,邀请国内本领域18位杰出的学科带头人及青年专家汇报最新学术进展。

四、党建和思想政治引领

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现有委员26人,其中中共正式党员22人。根据中国科技社团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党委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和《中国力学学会党委关于推进学会所属分支机构党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2020年修订版)》,组建成立了中国力学学会激波与激波管专业委员会党的工作小组。党的工作小组组长由罗喜胜担任,副组长由王春担任。党的工作小组成员牢记习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不断强化政治学习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能胜任各项工作的队伍,积极发挥党组织在分支机构中的政治核心、思想引领、组织保障作用。

五、2022年工作计划

2022年,专委会的学术活动主要是在中国力学学会指导下,办好中国力学大会激波与激波管前沿问题讨论会分会场(成都),第二十届全国激波与激波管学术会议(合肥),以及其他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同时,将召开专委会工作会议,讨论专委会的发展工作,并将推动成立专委会下属的专业组的申请。总之,极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选拔优秀的科研人员参与到专委会的工作中来,使更多的科研工作者团结在中国力学学会周围。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