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我要入会 联系我们

学术动态

首页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第五届中国力学学会女工委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19日

2024年4月12日至14日,“第五届中国力学学会女工委学术研讨会”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力学学会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下称女工委)主办,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女性应用数学工作者委员会、数学力学专业委员会协办,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北京大学工学院联合承办。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交叉的力学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旨在促进女性力学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助力我国力学科技工作者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李德仁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女工委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女工委委员、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原副主任、中国力学学会女工委党小组组长孟庆国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浙江大学曲绍兴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汤亚南女士,中国力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玉丽教授,女工委全体委员,武汉大学副校长龚威教授,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旭,华中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学院院长李振环教授,以及来自全国40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共计15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upfile

开幕式由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刘泉声教授主持。首先由武汉大学副校长龚威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辞,他向各位嘉宾介绍了武汉大学的历史,并指出力学学科支撑了武汉大学众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科特色。他还表示女性科技人才是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科技事业十分重要的力量。此次学术研讨会,既是女工委助力力学领域女科技工作者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联系众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桥梁和纽带,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随后,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冯西桥教授代表学会致辞,他回顾了女工委成立的历史,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对女工委的各项工作成绩表示肯定。他认为女工委在郑晓静院士、段慧玲院士两届主任委员带领下,各项工作都开展的卓有成效。他指出,女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十分不易,中国力学学会将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女工委的工作,助力女科技工作者成长。希望大家齐心协力,互帮互助,希望更多优秀女科技工作者茁壮成长,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坚持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最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女工委主任委员、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段慧玲教授代表女工委致辞,她对李德仁院士、李惠院士到会指导表示衷心感谢,对学会和各位嘉宾一如既往地支持女工委的工作表示衷心感谢,对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女性应用数学工作者委员会、数学力学专业委员会的协办,及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北京大学的精心承办表达了衷心的感谢。她指出我们女工委一直秉承着学术性、服务性、引领性的宗旨,举办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的学术研讨活动。本次会议已经是女工委学术研讨会的第五届盛会,特别邀请了不同学科方向的专家学者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交叉前沿作前瞻性学术报告,进行学术交流,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共同促进力学及交叉学科的发展。

upfile

开幕式主持人及致辞嘉宾

本次学术研讨会围绕“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交叉的力学”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旨在促进女性力学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和人才成长,碰撞出高质量的思维火花和灵感,不断推陈出新,产生高质量的原创性、颠覆性学术成果,进而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新质生产力!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惠院士分别作特邀报告;东莞理工大学王彪教授、同济大学李岩教授、北京大学杨越教授、兰州大学王萍教授、华中科技大学王琳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雪梅研究员、武汉大学刘泽教授作邀请报告。上述报告环节分别由段慧玲教授、曲绍兴教授、胡宁教授、施兴华教授、王记增教授、陈少华教授、文桂林教授、吴恒安教授和刘彬教授主持。

特邀报告和邀请报告分别介绍了不同领域的科研成果。李德仁院士的特邀报告“论天地互联的智能遥感卫星——从珞珈卫星到东方慧眼星座”介绍了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的现状与问题、发展目标与线路图以及应用前景,提出了天地一体化对地观测的概念、内涵、关键技术和初级应用,并以2023年先后成功发射武汉大学牵头研制的首颗互联网智能遥感卫星“珞珈”三号01星、首颗 Ka 频段高分辨率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珞珈”二号 01星为例,展望万物互联时代下的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的空天信息实时智能服务系统——“东方慧眼”星座。该报告拓宽了力学研究者的知识边界,紧扣国家重大需求,体现学科交叉魅力,引发了来宾的热烈反响。

李惠院士的特邀报告“陶瓷气凝胶超隔热材料”介绍了陶瓷气凝胶超结构智能计算与设计方法,团队制备了基于一维和二维材料的三维陶瓷气凝胶,该气凝胶具有零/负泊松比和热膨胀系数,实现了低导热系数、高热稳定性、以及良好的拉、压、弯、剪、扭等力学性能。该报告既有基础理论研究创新,又展示了工程中的重要应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极具启发意义。

upfile

李德仁院士、李惠院士作特邀报告

东莞理工大学王彪教授在“热力学变形理论: 如何实现材料结构从变形到破坏的全过程准确仿真”报告中介绍了一种可靠的数值仿真理论框架和程序,可以不借用材料的本构方程而计算材料样本受载后其中应力场和应变场分布,并通过算例说明热力学变形理论的操作流程和可靠性。

同济大学李岩教授在“女性基础科研工作者与国家重大需求——国产芳纶蜂窝纸在我国大型客机上的应用研究”报告中介绍了以力学为支撑的芳纶蜂窝纸、蜂窝芯及其夹芯结构制造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进展,突破关键技术问题,科学指导并实现国产芳纶蜂窝纸在大型客机典型结构件的应用验证,为大型客机研制的自主可控做出了重要贡献。

北京大学杨越教授在“流体力学量子计算研究进展”报告中分别从理论、算法、硬件实现等方面介绍了流体力学量子计算研究进展,并展示了量子计算在复杂流动模拟中的应用潜力。

兰州大学王萍教授在“自然和飞行环境中气固湍流多相流研究”报告中针对气固湍流多相流,从两相相互作用机理、关键过程、预测模型等方面介绍了数值模拟和实验观测研究,及其在沙尘预测及航天飞行器磨阻热流预测中的应用。

华中科技大学王琳教授在“超柔输流管道动力学行为研究”报告中介绍了超柔输流管道的典型应用场景、大变形理论建模方法、稳定性机理和大变形动力学行为,并为今后柔性输流管的动力学调控与利用提供提供了指导。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雪梅研究员在“滴水生电及复合发电水伏器件”报告中介绍了针对不同结构滴水生电水伏器件输出电压/电流与面积变化率的依赖关系及等效模型和优化准则的建立方法,并展示了纳米片薄膜的蒸发发电器件和滴水生电器件复合集成的水伏发电装置,成功的给电容充电驱动液晶显示屏的研究。

武汉大学刘泽教授在“金属微纳成型制造力学”报告中介绍了基于固相原子扩散的金属纳米成型制造原理,证实了“尺寸越小纳成型效率越高”的奇特行为,并展示了金属微纳成型在制造高性能金属元器件方面的应用探索。

upfile

王彪教授、李岩教授、杨越教授、王萍教授、王琳教授、李雪梅研究员和刘泽教授作邀请报告

集体讨论交流环节由段慧玲教授主持。女工委党小组组长孟庆国研究员首先发言,他围绕“新质生产力在力学学科如何落实”这一主题发表了感悟和体会。孟庆国研究员指出, 新质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具体体现形式,我们学习贯彻新质生产力,就是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立足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力学科技工作者,我们要做到四点:改变观念,范式变革,产业融合,效能提升。要不断提升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将工作做大做强,面向学科前沿,提高国际影响力,面向国家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切实把新质生产力落到实处。

随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执行院长吴恒安教授发言,他通过介绍学院在实验室建设、学科点布局等方面的案例,分享了他们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指引下如何进行科研发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体会。

而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李雪梅研究员、中山大学胡玲玲教授各自分享了她们的成长和生活感悟,并感谢女工委为女科技工作者提供的平台,鼓励大家坚持梦想,互相支持,一起努力。

最后,女工委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邵丽华教授作总结发言,她代表女工委感谢各位同行专家对女工委一如既往的支持,并简要回顾了女工委的成立、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助力女科技工作者成长的举措。她还介绍了女工委今年的活动计划,欢迎大家积极参与女工委后续的活动。最后她对承办单位的精心组织和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upfile

讨论与交流

为了促进女工委的党建和业务工作,在此次研讨会前,女工委还专门召开了“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女科技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第五次工作会议暨党的工作小组(扩大)会议”。

联系我们

  • 电话:

    86 10 6255 9588

  • 传真:

    86 10 6255 9588

  • 邮箱:

    office@cstam.org.cn

  • 邮编:

    100190

  • 地址: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相关链接

国际组织
部委
团体会员
深圳市海塞姆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计算空气动力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空气动力研究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力学技术研究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浙江清华柔性电子技术研究院湖南大学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克里门森互动(北京)顾问有限公司中南大学杭州朗杰测控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先进结构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天津大学力学系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力学与土木工程系武汉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工程力学系中山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与工程系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应用力学系宁波大学力学与材料科学研究中心浙江理工大学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高速所长沙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兰州大学力学系甘肃省力学学会长江科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安徽省力学学会辽宁省力学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机械工程系西安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应用力学研究所浙江大学航空航天学院流体工程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湘潭大学低维材料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交通大学力学系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力学系西北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地方学会链接

学会公众号

学会微博

力学科普

力学学报

力学学报英文版

力学进展

力学快报

力学与实践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中国力学学会 I 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I  京ICP备05039218号-1, 审核日期:2005年7月7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