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3日
2025年1月8日,中国力学学会第129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暨新春座谈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院路校区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沙龙活动旨在为力学青年学者提供一个相互了解与科研合作的平台,助力青年学者成长。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何国威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夏克青院士,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兰宏研究员,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石家庄铁道大学杨绍普教授,中国力学学会党委委员、常务副秘书长汤亚南女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数理学部副主任孟庆国研究员,宁波大学副校长吕朝锋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立军教授,北航人力资源部部长兼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鲍蕊教授、副部长贾增科教授,北航科研院常务副院长蒋崇文教授,北航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江浩教授,以及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150余位力学科技工作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开幕式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潘翀教授主持。他首先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与由衷的感谢。1月8日恰逢周恩来总理逝世纪念日。1951年底,正是在周总理的批示下,北京航空学院(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前身)得以成立。他说,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也会始终秉承周总理的期望,致力于为广大力学青年学者提供一个激发学术创新、促进交流合作、推动航空报国的高端平台。
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何国威院士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副书记杨立军教授分别致辞。
何国威院士首先代表中国力学学会对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承办和精心组织表示了感谢与肯定。他回顾了力学学会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所开展的一系列品牌活动和人才项目,并特别提到了青年学术沙龙的重要性。他指出,自2003年创办以来,青年学术沙龙规模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青年学者积极参与沙龙,并逐步成长为力学领域的领军人才。他号召未来能有更多力学青年学者加入这一活动,为力学领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正值国家自然基金申请筹备季,何院士还特别引用了“DARPA之问”,以此启迪青年学者在申请项目时的思考。
杨立军教授首先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莅临会议的各位嘉宾致以热烈欢迎。他回顾了力学在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中所扮演着的重要角色,并对北航力学人70余年来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科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固体力学、流体力学、动力学与控制等多个力学方向的顶尖专家学者,这样一次跨学科的学术交流定会碰撞出更多创新的火花,为推动力学学科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随后,中国力学学会党委委员、常务副秘书长汤亚南女士对2024年中国力学学会成功举办的4次青年学术沙龙进行了全面回顾,详细介绍了青年沙龙的组织形式,并展望了2025年即将开展的沙龙活动。她也向更多单位发出诚挚邀请,希望更多有志于力学研究和学术交流的单位能够加入到沙龙的组织工作中来,共同为打造更加开放、包容、创新的力学学术交流平台贡献力量。
开幕式最后,力学学会领导为2024年度承办沙龙活动的北京大学、湖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航天液体动力全国重点实验室四家单位颁发荣誉证书,再次对他们为沙龙活动成功举办付出的辛勤工作表示高度赞扬与由衷感谢。
随后进入大会报告环节,共安排了10场邀请报告。上午分别由南方科技大学夏克青院士、石家庄铁道大学杨绍普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晋军教授、宁波大学吕朝锋教授、北京理工大学龙腾教授作邀请报告。报告分别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宁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卢天健教授、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陈坚强研究员、四川大学王清远教授、天津大学汪越胜教授主持。
夏克青院士的邀请报告《准二维湍流中的速度环量和能谱凝聚》首先介绍了K41湍流间歇性理论、基于三维湍流速度环量构建的双分形理论、二维湍流与三维湍流的差异等现有的湍流理论及相关结果,并提出了“面积规则与双分形特性是否适用于二维湍流”和“能谱凝聚的产生条件是什么”的疑问。随后,基于实验结果,从“准二维湍流两个惯性区中的速度环量特性”、“准二维湍流中的能谱凝聚、流动模式和能量传递”两方面展示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
杨绍普教授带来了题为《成长与感悟》的邀请报告。他结合时代背景,以个人学术生涯为脉络,风趣幽默地分享了自己在“滞后非线性分岔模型”“高速机车悬挂系统响应模式和临界速度”“工程机械安全监控”三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他不仅介绍了每项成果的核心技术,还生动讲述了这些科研成果背后的故事。他通过自身数次申请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历经10年申报国家科技奖的经历,向与会青年学者传达了“吃苦耐劳、持之以恒是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的深刻体会与青年人共勉。
王晋军教授作了题为《面向航空航天高速流动速度场测量的技术与挑战》的邀请报告。他首先对流体力学实验测量技术进行了系统回顾,并介绍了攻关三维流场测速技术的背景与挑战。随后,着重对其团队发展的单相机三维流场测速技术与高超声速三维速度场测量技术两项新技术的原理与典型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报告最后,他对多场耦合同步测量、多相流测量等方向的发展需求与挑战提出了深入思考与讨论。
吕朝锋教授带来了题为《超重力环境物质扩散与材料变形》的邀请报告。他首先阐述了超重力研究的意义,并对超重力技术的国内外现状、超重力作用效果进行了简介。随后,重点汇报了溶液/固溶体中的超重力元素扩散、软物质超重力瑞利-泰勒失稳两方面的研究成果,给出了溶液/固溶体中元素超重力扩散模型、临界超重力因子和失稳形貌结构参数的理论解。最后,他展望了超重力环境材料力学的发展方向。
龙腾教授作了题为《数据驱动的复杂飞行器系统模型降阶与近似优化技术》的邀请报告。他首先对其团队的基本情况与最新进展进行了介绍。随后,详细分享了其在计算实验设计方法、代理模型、多模型融合保真近似降阶、飞行器近似优化方法、优化策略、约束处理等方面所开展的创新性工作,介绍了研究成果在新型卫星、导弹以及跨介质飞行器中的应用。最后,探讨了考虑决策影响的飞行器系统设计与体系化设计技术方向,引发了与会者对未来飞行器设计技术前沿的思考。
在下午的会议中,分别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司廷教授、清华大学邵玥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王本龙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邵丽华教授作邀请报告。报告分别由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戴兰宏研究员、哈尔滨工程大学吴林志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邓子辰教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王士召研究员、清华大学陈常青教授主持。
郭万林院士的邀请报告《数字智能时代力学教育的实践思考》以“水”为核心主题,并贯穿始终。先从老子“上善若水”的哲学理论出发,又巧妙地将主题引入了“水伏学”的研究领域,并分享了该领域的最新进展与发展方向。他引古论今、旁征博引,不仅回顾了力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还结合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上诺奖得主们的合影、人工智能生成的孙悟空72变图等,激励青年力学科技工作者们不断适应数智时代的新挑战,积极开拓进取,为力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司廷教授作了题为《激波冲击流体界面实验设备研制及基础研究》的邀请报告。报告围绕强激波实验设备研制的背景与意义、新型汇聚激波实验系统、高强度一体化激波实验系统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介绍了其中涉及的关键科学和技术挑战,梳理了基础研究的主要思路,并将新研制的两套激波生成系统形象地比作了“倚天剑”“屠龙刀”,使听众对新设备的外形与原理有了更加直观的理解。最后,他还以强激波冲击流体界面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为例,鼓励青年学者践行钱学森先生的工程科学思想,去解决国家重大工程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邵玥副教授作了题为《生命系统活性相变动力学与形态发生调控》的邀请报告。报告聚焦于光场、温度场对超细胞相变的时空调控现象,以上皮细胞、大肠杆菌的实验观测录像为切入点,生动展示了生命系统在光场、温度场作用下的相变过程,并穿插介绍了超细胞笼型相变、细胞骨架的“粒子-网格”二象性、微生态系统光感/温敏自发分形等概念。报告会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生物力学的理解,更激发了大家对交叉学科研究的浓厚兴趣。
王本龙教授作了题为《水动力空化相变成核与群泡流研究进展》的邀请报告,详解了他在微纳尺度相变机理、空化区群泡尺度分布特性、多分散相空化流模拟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一张螺旋桨桨叶剖面空泡流动示意图贯穿报告:在背景介绍中,这张图形象展示了水动力空化现象的基本特征和复杂结构,引出了气泡流、群泡湍流等研究难点;在总结展望中,这样图又示意了现有研究的边界,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启示。
邵丽华教授作了题为《多孔微结构材料的力-电耦合性能研究》的邀请报告。她介绍了多孔微结构材料的力-电耦合特性以及前沿和应用背景。她与合作者建立了多孔金属、多孔碳基于表面应力驱动的力-电耦合模型,以及多孔高分子、复合材料、生物材料的挠曲电理论模型。多孔材料的力学理论为突破制约挠曲电效应在宏观尺度应用的瓶颈提供了有效手段,使其比质量电信号输出提高了几个数量级。最后,她展示了多孔微结构新型智能器件在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实例。
接着,沙龙活动迎来了每年一度的重要环节——新春座谈会,由中国力学学会副秘书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陈玉丽教授主持了新春座谈会环节。会上,吴林志教授、邓子辰教授、王建祥教授、孟松鹤教授、阚前华教授、司廷教授等学者先后发言,分享了各自的人生经历与科研心得,鼓励青年人需正确应对内卷、将个人奋斗融入祖国发展的宏伟蓝图之中,为在场的青年力学人提供了宝贵的指引与鼓励。与会的青年学者们也都积极发言、提问,借此机会向各位前辈学者虚心请教,讨论气氛异常热烈,将此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最后,由中国力学学会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陈常青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指出,力学学会青年学术沙龙已走过20余年历程,为力学青年之间的跨地域和跨学科自由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他对本次沙龙的承办单位——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他指出此次活动的邀请报告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从理论创新到技术突破,以及助力青年学者成长成才等安排面面俱到,本次沙龙活动是一次思想碰撞、经验交流的盛会。也希望在场的每一位青年学者能从中汲取新知、拓宽视野、激发灵感,推动学术进步。他祝愿,中国力学学会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永葆活力、越办越好。至此,中国力学学会第129次青年学术沙龙活动暨新春座谈会圆满结束。
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