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乾善,振动专家和工程力学教育家。早期从事宇宙射线研究工作,后致力于机械振动研究。长期从事工程力学教育,讲授理论力学、机械振动、非线性振动、随机振动、工程中的数学方法等,所着工科教材《理论力学》被国内广泛采用。
胡乾善,1911年4月20日出生于河南省通许县城耳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胡乾善9岁随父迁居北京,就读于北京师大附中。他在中学读书时兴趣就很广泛,除了上正规课程外,还曾学习钢琴和绘画。1929年,胡乾善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不久看到黄河为患,很想将来能为治黄出力,所以二年级就转入了土木工程系。读了一年,他觉得物理系教授多而且声望很高,如吴有训、周培源等。想到名师能出高徒,又转回了物理系。他的大学毕业论文是关于大气电学方面的问题,其中涉及到宇宙射线。当时,人们对宇宙线的性质、本质、来源都还未搞清楚,因此,他很感兴趣,打算以后对它进行研究。大学毕业后,胡乾善留在物理系当研究生。1934年夏去英国留学,在伦敦大学博克伯克学院读博士学位,导师是P.M.S.布莱克特(Blackett)教授。第一学年,他随爱伦伯格博士学习实验技术,以后由布莱克特指导进行宇宙射线方面的研究。
1937年,胡乾善撰写了两篇学术论文,由布莱克特推荐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刊上发表。当年夏天通过答辩,他获得了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7年秋,胡乾善学成回国。当时,抗日战争已经开始。他听说国内枪炮寿命极短,主要问题出在炮筒的热处理上面。于是就收集了一些关于武器与热处理方面的书刊,准备为抗战出力,可惜未能如愿。1938年2月,任西安东北大学物理学教授。由于东北大学曾一迁再迁,图书设备已损失殆尽,条件太差,1939年夏,他转到了峨嵋县四川大学任教。四川大学设备虽比东北大学好,但仍难以开展研究工作,于是一年后又转到武汉大学任教。
1945年初,胡乾善担任了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教授。抗战胜利后,中央大学迁回南京,他还担任了机械系主任,并在1948年兼任资源委员会的荐任技正。1948年秋,中央大学奉命迁台。他在教授会上直言陈述不应迁校的理由,受到同事们的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他就受到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荣幸地参加了刘伯承对南京高校知名人士的宴请。
1950年,胡乾善以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的身份到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周恩来总理到会作了指示。毛主席也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全体代表。1952年院系调整,胡乾善担任了南京工学院机械系教授、系主任。当时他编著的《内燃机》教材已由上海科普出版社出版。为了工作需要,他在1954年开始讲授理论力学课程,编写了机械类型的《理论力学》教材。他在教学中注意教学研究,当时曾写了一篇教学研究的论文:《从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看理论力学中一些基本概念和它们的讲法》,发表在《南京工学院学报》上,引起基础课教师的重视,对南京工学院基础课的教学研究起了促进作用。1956年,他担任了南京工学院教学法委员会的主任委员,领导开展基础课和技术基础课的教学法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