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10-01-01
郑泉水、中国科学院院士。1993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教授。1995年杰青、2000年长江特聘、2011-15任中国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和力学学报中英两刊主编。因在固体力学本构方程和微纳米力学结构超滑两方面的如下学术成就,分别获得2004年度和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均为第一获奖人)。
开创并领先了结构超滑技术的研究
结构超滑是指两个固体表面直接接触时,摩擦和磨损近乎为零的一种状态。2012年,郑泉水在PRL上报道了微米尺度结构超滑的实现,被评价为“立刻将这个现象的研究从学术兴趣转化到实际应用。”郑泉水随后引领了全世界结构超滑科学与技术的研究。科学方面,郑泉水在Nature期刊上发表了该期刊有关结构超滑的第一篇论文和第一篇展望综述,主持召开了至今为止的历次结构超滑国际专题研讨会;技术方面,申请获批了全世界至今公开的几乎全部的结构超滑发明专利,并为若干重大技术瓶颈问题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后者的研发获得了深圳市政府和创投的大力支持。
创建了本构方程张量函数表示理论体系
本构方程研究是当代固体力学的核心领域。郑泉水创建了的张量函数表示理论体系,被评价“为各向异性材料的连续介质力学/物理的统一理性公式化指引了道路”,被国际力学最高奖Hill奖获得者Ogden等用来建立了复合材料、多功能材料和生物组织等的50多种本构关系。郑泉水应用该理论建立的IDD法,被另一位Hill奖获得者高华健等并列为细观力学四个主要模型,被称为Zheng-Du模型,被评价为“最精确的细观力学模型”。
郑泉水热心青年人才培养。他指导的博士生中有3名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2009年以来,他负责了清华学堂钱学森力学班项目,致力于拔尖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2018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86 10 6255 9588
86 10 6255 9588
office@cstam.org.cn
100190
北京市北四环西路15号
学会公众号 |
学会微博 |
力学科普 |
力学学报 |
力学学报英文版 |
力学进展 |
力学快报 |
力学与实践 |